鼠标:是计算机输入设备的简称,分有线和无线两种。也是计算机显示系统纵横坐标定位的指示器,因形似老鼠而得名“鼠标”(港台作滑鼠)。“鼠标”的标准称呼应该是“鼠标器”,“Mouse”。鼠标的使用是为了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来代替键盘那繁琐的指令。
机械鼠标主要由滚球、辊柱和光栅信号传感器组成。当你拖动鼠标时,带动滚球转动,滚球又带动辊柱转动,装在辊柱端部的光栅信号传感器产生的光电脉冲信号反映出鼠标器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位移变化,再通过电脑程序的处理和转换来控制屏幕上光标箭头的移动。
原始鼠标只是作为一种技术验证品而存在,并没有被量产制造。在鼠标开始被正式引入PC机之后,相应的技术也得到革新。依靠电阻不同来定位的原理被抛弃,代之的是纯数字技术的“机械鼠标”。
与原始鼠标不同,这种机械鼠标的底部没有相互垂直的片状圆轮,而是改用一个可四向滚动的胶质小球。这个小球在滚动时会带动一对转轴转动(分别为X转轴、Y转轴),在转轴的末端都有一个圆形的译码轮,译码轮上附有金属导电片与电刷直接接触。当转轴转动时,这些金属导电片与电刷就会依次接触,出现“接通”或“断开”两种形态,前者对应二进制数“1”、后者对应二进制数“0”。接下来,这些二进制信号被送交鼠标内部的芯片作解析处理并产生对应的坐标变化信号。只要鼠标在平面上移动,小球就会带动转轴转动,进而使译码轮的通断情况发生变化,产生一组组不同的坐标偏移量反应到屏幕上,就是光标可随着鼠标的移动而移动。
与原始鼠标相比,这种机械鼠标在可用性方面大有改善,反应灵敏度和精度也有所提升,制造成本低廉,成为种大范围流行的鼠标产品。但由于它采用纯机械结构,定位精度难如人意,加上频频接触的电刷和译码轮磨损得较为厉害,直接影响了机械鼠标的使用寿命。在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它就被成本同样低廉的“光电鼠标”所取代,后者正是现在市场上还很常见的所谓“机械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