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金冠陶瓷有限公司

主营:陶瓷

【科普】陶瓷小常识

发布时间:2021-05-07140次浏览

1、陶器

  用可塑性较好的粘土(或加入一些不同的掺合料,如砂子、稻壳、贝类的碎片等等),经过成型,干燥,烧制而成的器物,烧成温度800—1000℃左右,特别疏松的仅600℃. 陶器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之一。

2、瓷器

  瓷器以瓷土为原料(高岭土,石英石等),经过成型、干燥、施釉,经1300℃高温烧成。质地坚硬,表面光洁,胎体较薄成半透明状,敲击时声音清亮,且不吸水(吸水率低)。瓷器又可分为艺术瓷、日用瓷、工业用瓷、建筑用瓷等几大类。

3、陶与瓷的区别

  首先是原料不同:陶器用粘土成型,瓷器用瓷土成型。其次是烧成温度不同:陶器一般在600-1000℃,瓷器大都在1300℃左右。再就是吸水率不同:陶器吸水率较高,瓷器不吸水或吸水率低。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不上釉,有没有釉不是陶与瓷的区别。唐三彩是陶器,不仅有釉而且非常丰富。原始青瓷因烧成温度偏低而划归为陶器,而且有釉。瓷器大部分上釉,但也有例外,如不上釉的雕瓷以及涩瓷等等。

4、炻器

  炻器英文为Stone ware,意为石器,名称源于欧洲。日本人为了表明器物由火烧成,加火字旁为“炻器”。我国古陶瓷中没有这一名称。实际上是介于陶和瓷之间的一种器物,欧洲和日本将我国的原始青瓷称为炻器,并未得到我国陶瓷界的认可。

5、高岭土(Kaolin)

  因发现于景德镇的高岭村而得名,俗称瓷土。它具有可塑性、粘结性、高耐火度、良好的绝缘性和化学稳定性。

6、化妆土

  在不够白的瓷胎上所施的一层白色瓷土浆水,称化妆土,俗称“胎衣”。上化妆土的目的是为了遮盖颜色较深的胎色,填补胎体上的气孔和疵点,减少粗胎对釉的色泽和质感的影响。

  在我国的北方地区,因原料颜色偏深,使用化妆土比较普遍,工艺上不甚讲究,器物上施化妆土的印记较明显。

7、氧化气氛

  烧窑时窑内空气供给充分,燃料完全燃烧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火焰气氛。我国北方因为陶瓷原料中含铁量较少,一般陶瓷器对白度要求不高,所以多用氧化气氛烧窑。

8、还原气氛

  烧窑时,窑内空气供给不充分,燃烧不完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一种火焰气氛。还原气氛的特点是有烟、浑浊,燃烧物中含有一定量的可燃物质,如一氧化碳和碳化氢等。这些气体能把釉中的氧化铁还原成氧化亚铁。我国南方瓷区由于原料内含铁质较多,一般都采用还原气氛烧窑。

9、石灰釉

  如果釉料中RO(一氧化物)的含量在18%以上,而RO2 (二氧化物)和Fe2O3(三氧化二铁)含量都较低,这就是石灰釉。因为釉料中RO的成分主要是CaO(氧化钙),氧化钙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所以称这种釉为石灰釉。

  釉中加入石灰石的成分可以降低釉的熔融温度,所以石灰石也被称为助熔剂。我国从商代的原始青瓷到五代以前的青瓷上都是施石灰釉,烧成温度在1250℃左右。特点是高温粘度较低,易于流釉,贝类、玻璃质感强。

10、石灰碱釉

  如果釉料中的CaO(氧化钙)含量相对较低,从18%降低到15%左右,Fe2O3和TiO2(氧化锑)的成分相对较低,从3%降到1%左右,而RO2的含量相对提高,从3%提高到5%左右,这种成分的釉料就是石灰碱釉。釉中含铁和锑的成分少,才能使釉色呈现如玉的青色,不致发灰发黄。石灰碱釉的助熔剂成分除了石灰石外,还掺有草木灰,草木灰中多含RO2,即钾、钠等碱金属的成分,(氧化钾、氧化钠)所以称之为石灰碱釉。

  从北宋至现在的青瓷都是使用石灰碱釉。它的特点是高温粘度较石灰釉大,烧成的青釉釉层较厚,釉面细润,光泽柔和,有玉质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