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高乐丰陶瓷有限公司

主营:高乐丰陶瓷

陶瓷知识小课堂——技艺篇(一)

发布时间:2022-07-18229次浏览

刻瓷的起源

对于刻瓷的起源说法不一,早在秦汉时便有剥凿瓷釉的方法,称为“剥玉”,从魏晋开始,帝王、官宦和一些文人墨客在玩赏瓷器之余,很想把咏诗题文的墨迹留存于其上,以便保存。于是当时的艺人便在施釉前的瓷坯上,用单线刻出诗文书画的轮廓,这便形成了原始的刻瓷。

而刻瓷成为的艺术,是在明末清初。清朝乾隆皇帝常在自己特别喜欢的瓷器上题诗,为使御迹能长久留存,就命宫廷艺人将其刻于瓷器上,宫内的能工巧匠用硬质工具将其雕刻,并附着墨色,墨色浸入瓷胎之内,经久不变。从此开始,在瓷器上雕刻御制诗词的艺术加工出现了,从而产生了刻瓷。光绪二十八年,清廷农工商部工艺局学堂设有镌瓷科,自此名家辈出,刻瓷的技艺得以发扬。

刻瓷距今已有260多年历史。由于刻瓷技艺难度较大,又因为几乎失传,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才开始复兴,因此更加显得弥足珍贵。


《孔子行教像》刻瓷瓶 作者 张云波(校友张继国捐赠)齐鲁工业大学博物馆藏


刻瓷的工具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 作为在硬度较高的瓷器釉面上雕刻作品,刻瓷艺术使用的主要的工具是硬质材料做成的刀具,其次还有小锤和磨具等。

刻瓷艺术产生于清代,自清代到民国间,刻瓷使用的刀具比较简单。发展到当代,刀具有了较大的变化。目前使用的刀具主要有平刀,斜刀,划刀等,分别用来刻制大块面、精细的线型、画面局部过度层次的点染和细节的修正等。还有一种我们常说的金刚石笔,使用时手持直接在瓷器釉面上即可刻制出流畅的线条。


刻瓷工具

馆馆,那小锤是干什么用的呀?


使用刀具时,往往需要在小锤的敲击下进行,以绘制出不同的画面效果。小锤又分为金属锤和木质锤(亦称木板),他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画面效果。金属锤适合表现粗线条、光线暗和色彩浓的画面;木质锤适合表现光线强、色度浅,较细腻的画面。除此之外,一些磨石,砂磨片,甚至电动磨笔,电动砂轮机等也作为辅助工具出现在了刻瓷师傅的手中。

馆馆来简单概括一下:刻瓷的主要工具是刀具,同时小锤,磨片等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明白了嘛?


明白啦!

刻瓷大师在创作中


刻瓷的工艺

刻瓷制作工艺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一是起稿。二是雕刻。三是赋色。即先将要雕刻的图案、书法、画面绘于瓷器上,然后照图刻制。绘画、雕刻功底高深的艺术家,多不用起稿以腹稿施刀即可。

二是雕刻,这是刻瓷中的主要环节,工艺复杂,技术性强,所用工具考究,操作技艺精深。主要工艺为线刻、点刻和面刻,其中线刻是为重要的。所谓线刻,就是用大小不一的刻刀划刻出粗细不同,刚柔各异,曲直分明的各种线条。线条是绘画的基础,更是刻瓷艺术表现力强弱的标志,所以,线刻的水平往往代表一个作者的水平。点刻,是用凿子錾出大小不同、疏密不一的点。刻瓷画面上的明暗、远近等效果和衬景、底影多以此表现。面刻,则是用平口刀铲出或用砂轮片磨成较大釉面。该釉面与点、线结合,交相呼应,共同服从于整个构图的表现力。

三是赋色。这是刻瓷的后一道工序,根据画面的需要,涂上各种颜色。赋色技法同于一般绘画类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