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佳瑞电器有限公司

主营:销售温控器、电热水袋等小家电配套产品

互联网+温控,智能温控器如何自我颠覆

发布时间:2015-06-04280次浏览

201412171010274611

2014年,谷歌以32亿美元收购了智能家居公司Nest,当时这个苹果前员工创立的公司只生产了一款产品,那就是智能温控Nest,之后这个公司迅速为全球互联网界所知。一时间,中国的智能硬件以及智能家居公司也被炒热了,不只是投行们的热捧,还有节能减排****人类生存环境的大前提,当然更多的还是国内这个领域相关商家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努力。

伟哥所了解的公司中,2026也是一个类似NEST的存在,在2026智能温控器被被推出来之前,创始人廖炯单是在这个产品上已经研发了4年之多,迭代了几个版本。而其本人在温控行业已经打拼了十几年,在做智能温控之前,硬生生的关掉了以前生产非智能温控产品的厂子,革了自己的命。他即是一代枭雄,也是一个浑身都有传奇色彩的典型湖南汉子。

2026智能温控的案例也是传统行业转型比较典型的,至少是近期我见过的案例中比较典型的。大部分商家谈颠覆都是在谈如何玩营销,而廖炯是彻底的置之死地而后生。本文不是纪传体叙事,主要还是跟大家聊智能温控行业的情况,自然也会夹杂着作为国内****智能温控产品创始人廖炯对行业的看法。同时,交代2026的背景,也是为了更好的对比一个企业在融合“互联网+”前后的变化。

智能温控行业现状

在中国,要做出一款成熟的能够统筹全局的温控产品非常的难。一方面,中国电器品牌众多,甚至每一个品牌不同系列的产品所采用的标准都不同。这不像欧美等国所有电器都用统一的行业标准,要实现温控产品的智能化相对来说非常容易,只要在温控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协议即可。国内的智能温控器不只是研究功能上的实用性以及外观上的美学,单是各种协议的内置就让各商家费尽了心思。

另一方面,中国万千家庭的取暖方式都不同,这跟不同区域的供暖设施、供暖政策以及个人喜好都有关系。当前国内的采暖至少有锅炉供暖、天然气供暖、电力供暖以及太阳能供暖等几种,不同的采暖方式都是相关政策推广的。这里面,锅炉供暖属于集体供暖,这种供暖方式所造成的浪费是有目共睹的。不同的采暖方式意味着要统一适配智能温控器,需要不同的标准适配不同的装备以及施工。

总体而言,在中国做智能温控,必须在一个小小的温控产品里内置多种标准及协议,同时更要适配每一种供暖方式升级为智能温控所需的各种装备。并且,更换不同的装备还要有不同的施工工业与施工技术,虽说是加大了施工难度,在施工方面相对********度,重要的是也让这个市场变的更大。事实上,不只是2026等温控商家看到了能源上的浪费,国家的敏感度更高,所以现在开始推广供暖、用水、用电等方面的按量计费。

智能温控的行业属性

智能温控,在技术上反映的是一个暖通行业的温控产品的智能化,实际上这样的一个产品也是众多领域交叉的节点,具备多个行业的因素。

n  首先,这是一个温控产品,单是温控领域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智能温控要做的是改变这个行业的现状;

n  其次,它又算是暖通行业的产品,暖通涉及到的是采暖,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智慧城市将来要实现绿色居住于出行,暖通方面的能源浪费需要解决;

n  同时,廖炯告诉伟哥,他要做这个项目是看到了温控行业产品落后的现状、国人的对于节能不够了解的无意识的能源浪费以及懂得节能但是无能为力的浪费,因此,智能温控器也是节能环保领域的产品。

n  ****后,温控也在安防的范畴,温控要解决的不只是温度检测与控制的问题,而是同时对空气、水分、温度等维度的综合检测,安防是其重要的功能之一,不然Nest也不会大受欢迎。

在技术上,表现为以下几点:

n  首先,智能温控首先是一个智能硬件产品。智能硬件的基本形态自然是连接与交互,这就****大的****了人们家居生活的便捷性。

n  其次,每一个智能硬件都需要一个APP与其适配。智能温控类的APP用于驱动硬件,因此对于其功能以及可操作性上的要求更高,需要更高的技术门槛与更细的用户体验研究。

n  第三,智能温控器对传感器的要求非常高。需要足够灵敏的传感器对环境做快速而全面的检测。

n  第四,没有大数据的支撑,传感器收集再多的数据也无用。智能程序需要对大量数据做足够的分析才能给予回应,这样才能做到不同家庭的个性化需求上的不同。

n  第五,所有的智能产品现在看来是家庭互联网,以后要实现的是社区互联、城市互联、能源互联等等。物联网是实现所有互联的基础,这也是智慧城市所探讨的内容。

互联网如何+温控

事实上,“互联网+温控”这个问题表面上看是探讨企业如何做温控,其实反应的是传统行业如何转型的问题,或者说互联网如何融合温控行业的问题。

互联网如何+温控行业? 在技术上,互联网通过大数据、云服务、物联网等技术与温控产品结合,具体到应用上,则是不断的采集大量的数据来实现温控与监测。以后更完善的温控产品还能为人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不同的建议,甚至可以根据人们不同的体质与健康状况来给出一个整体的穿衣出行建议。同时数以亿计的数据也将记录在温控的云服务器上,这样就实现了互联网+温控。

从家庭到社区到城市再到产业,智能温控所做的并不是监控环境与调整环境,更多的是为人们的生活乃至生存不断的提供动态数据的参考与指引。这点在被PM2.5侵染几年的国内环境中可能感觉有些匪夷所思,其实宇航员在外太空通过设备感知外界主要就是通过温控等系统。未来的人类生活也将是这个状态,5-10年内可穿戴设备实现这一点是有可能的,可能更重要的环节在于感知到外界环境之后如何让穿戴装备内环境更适合人体的问题。

想要做出一个让用户认可的智能温控产品,这对企业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因为智能温控器改变了以前所有的温控产品理念,需要加入联网功能,需要开发相适配APP,需要大数据支持,所有的传统温控产品车间都做不了这样的工作。这意味着,要做智能温控要么大量引进技术人才与设备,要么颠覆自己破而后立。廖炯的2026选择了后者,把原来生产传统温控产品的公司关掉了,然后按照生产智能温控产品的需求重组了公司,组织架构、生产管理、公司运营乃至人力资源等全部以新产品研发及生产为核心,按照不同阶段的需求增设部门,一步一步做到现在,其产品已经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可并大力支持。

按照廖炯的理解,这个时候的智能温控器顺应了时代的大趋势,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与“互联网+”的政策下,智能温控在改变人类生活环境的领域能够走的更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