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设计原则
1、执行*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标准;
2、根据公司要求,使企业尾气经脱硫后,SO2浓度能达200mg/Nm3以下,从而达标排放,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在设计中结合现有管网和设备条件,尽量节约****;
4、合理利用高新技术和设备,在确保SO2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合理选择管材,做到经济适用;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及运行费用,优化工程技术经济指标;
5、脱硫工艺的选择应因地制宜并遵循“技术合理、经济合算、运行可靠、管理简单”的原则;采用合理的建设实施方案,充分考虑工程实施的可行性、经济性和合理性;
6、工程方案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优选占地面积较小的工艺,采用节能、低噪音****设备,降低电耗及运行成本。
2、脱硫机理
*法是采用27.5%*(****)经稀释到8.5%的安全浓度后进行塔内脱硫。*在酸性溶液中将****氧化,生成*。*可以和水以任一比例混溶,不会造成过饱和结晶,造成结垢堵塞问题,因此,采用*法脱硫工艺****了系统的可靠性,降低了****及运行费用。同时稀*可以作为化工原料出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问题。
*法脱硫技术是利用8.5%*溶液作为脱硫剂,稀*溶液直接打入脱硫塔洗涤脱除烟气中SO2来达到烟气脱硫的目的,副产物为稀*溶液,可进行销售或再利用。脱硫工艺主要包括4个部分:(1)吸收剂存储与输送;(2)吸收液喷淋并离心分散;(3)塔内雾滴与烟气逆流接触反应;(4)副产物外排。
反应原理:
烟气中SO2的脱除过程是分两部完成的:
****步,气液传质和水合过程,即烟气中SO2分子与水接触时,溶解在水中,并与水分子结合为亚*:
SO2+H2O→H2SO3 (1)
第二步,氧化吸收
H2O2+ H2SO3→H2SO4+H2O (2)
副反应,*分解:
2H2O2→2H2O + O2↑ (3)
1摩尔的*脱除1摩尔的SO2。*的分解会降低其利用率,应尽量减少副反应的进行。
副产物为H2SO4 ,对SO2无吸收能力,在溶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后(~30%),用泵取出部分外排。
另外,*还可与*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过二*(H2S2O8 )。
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的加入,会显著****体系的酸性、氧化性和氧化脱硫率。当*用量继续加大,脱硫率开始下降。当体系酸性过强时,*不太稳定,会快速分解而损失,从而导致脱硫率反而下降:
因此,为了达到较好的脱硫效果,体系只需要加入少量的*。
3、工艺流程说明
本脱硫系统包括7部分,分别为:尾气系统、吸收剂存储与输送系统、工艺水系统、吸收系统、副产物外排系统、电气系统、仪表控制系统。
含SO2尾气由原烟道进入脱硫塔,在脱硫系统正常运行时,尾气由脱硫塔的尾气入口进入,在脱硫塔内与脱硫液逆流接触,气液两相发生快速传质反应,尾气中SO2被充分吸收,再往上经过脱硫塔上部的丝网除雾器,截留烟气中的微小液滴后经塔顶直排烟囱排放。
吸收*溶液的输送和循环如下:将购入的27.5%浓度工业级*加水添加稳定剂并稀释到8.5%浓度(稀释的目的是*****的使用安全性)在储罐中临时存储,再由*泵连续补充至脱硫塔,以维持脱硫液中足够的有效脱硫成分。*的补充量按照入口尾气中SO2摩尔流量进行调节。循环吸收液通过重力降落到塔底循环槽,循环槽内的循环吸收液再通过循环泵送至脱硫塔喷淋吸收层循环吸收,循环吸收液在吸收SO2后,密度逐步*,当达到设定值时(对应~30%浓度),由稀*泵排至干吸循环槽。
4、技术特点
1.流程简短,****省
采用单塔设计,吸收反应和副产品的回收均在个塔内,配套设备少而精,流程简短,控制简便,可操作性强,无需额外增加操作人员,有效节约****成本、运行成本和占地空间。
2.脱硫*
脱硫装置****、方便,*尾气脱硫活性强、反应速率快,****的排放限值P(SO )<20
mg/m。,远低于*标准GB 26132—2010规定的限值:现有装置P(SO2)<860 mg/m。[2013年10月1日后执行P(SO )<400 mg/m ],对氮氧化物亦有较高的脱除率,脱硫脱硝同时进行。
3.*控制
根据吸收前后****浓度,采用计量控制系统*的控制*吸收剂的加入量,在保证脱硫效果的同时,降低了运行成本。
4.不堵塔、阻力小
脱硫副产品为稀*,不存在结晶堵塔等问题,吸收塔为大开孔率填料塔或空塔,系统阻力小(不超过1000 Pa),节省主鼓风机动力消耗。
5.副产品稀酸可全部回收
系统产生的稀*直接返回至*系统干吸工序用于调节干燥及吸收酸浓,副产品不需二次加工,回收成本大大降低。
6.无二次污染物产生
整个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新的三废产物,无二次污染,属典型的清洁生产工艺技术。
7.缺点
该工艺的缺点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长途运输具有一定危险性,因此此工艺适用于周边有*产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