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高压电杆上高压干式计量箱JLSZV-10配表箱
而对地方来讲,风险则有两个:一是资产拿出去,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吸引过来的社会资金拿它干什么?如果还是不可持续的项目,则又会造成新的风险。
文一波对此表示,事实上,这些资金地方并不是拿去希望其做的项目,“这是对社会资本的一种伤害。”他表示。
王守清表示,这一问题他在非正式场合曾经向的官员反映过,所以应该知道这一现象的存在。
资本过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胡文表示,以前环保领域回报较低机构更愿意将资金投向房地产等高回报行业。但近两年机构没有更好的方向了,很多就开始涌入环保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供水项目等,这些项目虽然回报较慢,但是相对稳定,市场不会萎缩,没有周期性,所以在机构看来有利可图。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就明显感觉到,一有项目机构就会蜂拥而至,这是大家始料未及的。”胡文表示,例如他们正在参与的一个5万吨的污水处理项目,竟然有13家机构参与招标。而在过去,一般只会有2-3家。
“实体经济是产能过剩,环保产业则是资本过剩。”胡文表示。
资本过剩的结果就是谈判的主动权转移。原来有资本的企业去跟地方谈还有一些优势,现在则必须资本与“关系”齐头并进,才能拿下项目。
“供过于求了,讨价还价的能力就弱了,(社会资本的)话语权肯定是越来越小了。”胡文说。
文一波也表示,本来PPP应该尽可能拉动民间资本对项目的投入,引入化和市场化的机构来运营。但目前,项目还大多是强调自己的主导地位,对民间资本事实上还存在挤出和压制。
不过,换一个角度看主导也有其好处。大岳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永祥向记者表示,环保产业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需要代替公众来把关、比较、选择更加的企业。
作为来讲,肯定更加欢迎资金雄厚、规模较大的企业,因为这样的企业更重视信誉,也更容易管理。
不过,王守清表示,这样发展的结果很可能造成民间资本不再愿意进入这一领域。因为在法制不健全、地方u信用又严重透支的情况下,没有民企愿意将巨额资产长期投入到一个项目。而如果PPP项目只是国企参与,民企不动,还是“在体制内转悠”,实际上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