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市鲁粒葡萄种植有限公司

主营:葡萄苗,葡萄苗木,大棚葡萄苗,葡萄苗繁育基地

葡萄苗木|潍坊葡萄苗木厂家|鲁粒大棚葡萄苗

面议 中国

产品属性

葡萄皱木复合病

皱木复合病(Rugose wood complex)在指示植物上表现4种症状类型,分别为沙地葡萄茎痘病(Rupestis stem pitting,RSP)、克勃茎沟病(Kober stem grooving,KSG)、LN33 茎沟病(LN33 stem grooving,LNSG)和栓皮病(Corky bark,CB)。与皱木复合病相关的病毒有葡萄病毒A(Grapevine virus A,GVA)、葡萄病毒B(Grapevine virus B,GVB)葡萄病毒C(Grapevine virus C,GVC)葡萄病毒D Grapevine virus D,GVD)和沙地葡萄茎痘相关病毒(Grapevine rupestris stem pitting virus,GRSPaV)。现已明确,GVA是克勃茎沟病的病原,GVB是葡萄栓皮病的病原,GRSPaV是沙地葡萄茎痘病的病原。GVC和GVD与这些症状类型的关系尚不明确。*皱木复合病的葡萄,生长减弱,植株矮小,春季萌芽延迟,某些感病品种,种植后几年内即**;部分植株嫁接口上部肿大,形成“小脚”现象;有的嫁接口上部树皮增厚,木栓化,*疏松粗糙;嫁接口附近的木质部和树皮形成层常可见凹陷的茎痘斑或茎沟槽。该病对葡萄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延迟萌芽,*生长,产量和嫁接成活率降低。根报道葡萄*皱木复合病后,产量可减少14%~70%,嫁接成活率降低40%,生长量减少30%。


我国葡萄病毒病发生状况

扇叶病、卷叶病、皱木复合病、斑点病等葡萄病毒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分布广泛,发生和危害严重。郭德银等(1991)采用间接ELISA法,随机检测了35个葡萄品种,扇叶病毒侵染株率高达74.3%。刘崇怀等(1998)调查了*葡萄种质资源圃(郑州)内808份种质,有26%的品种表现卷叶病症状,其中,欧亚种(尤其是酿酒品种)发病率高、危害重。何水涛等(2001)采用酶联****吸附法检测了39个品种共78株葡萄,卷叶病毒带毒率高达76.9%。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曾于1980~1983年向美国*葡萄检疫中心送检龙眼、红富士、巨峰等10个品种,其中,7个品种带扇叶病毒,8个品种带卷叶病毒,7个品种带茎痘病毒。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落叶果树脱毒中心采用ELISA和RT-PCR检测技术对葫芦岛地区栽培的鲜食葡萄进行抽样调查,共检测了35个品种104株葡萄的8种病毒,即:葡萄扇叶病毒(GFLV)、葡萄卷叶病毒1、2、3(GLRaV-1,2,3)、葡萄病毒A(GVA)、葡萄病毒B(GVB)、沙地葡萄茎痘病毒(GRSPaV)和葡萄斑点病毒(GFkV),平均带毒株率为65%。刘震等报道(1991),在同等栽培条件下,有扇叶病的植株平均萌芽率、生长量和株产均明显低于正常植株。修德仁(1992)等研究显示,患卷叶病的蛇龙珠比无病植株树体缩小1/3以上,穗重减少41.0%,株产减少72.0%,百粒重减少13%,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8%,果皮色素含量下降7%。由于长期盲目引种、高接、扩繁,以及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和健全的无病毒苗木繁育体系,我国葡萄病毒病还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


扁刺蛾:成虫体暗褐色,翅灰褐色,后翅颜色较淡,体长10至18毫米,翅展25至35毫米。前翅2/3处有一褐色横带,雄蛾前翅*有一黑点。前、后翅的外缘有刚毛。卵长椭圆形,淡黄绿色,随着卵的发育,色渐变深,孵化前转为暗褐色,长约1.1毫米。幼虫体长22至35毫米,扁平椭圆形,背隆起。每体节有4个绿色枝状毒刺,其中虫体两侧边缘的1对较大,亚背线上的1对较小。中背线灰白色,体背*两侧各有一个明显的红点。茧钙质,硬而脆,灰褐色,长 14至15毫米。蛹匿于茧中,长椭圆形,灰白色,*前转褐色(扁刺蛾图片)




内容声明:第一枪网为第三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第一枪(含网站、微信、百家号等)所展示的产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信息内容系由卖家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卖家负责,第一枪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第一枪网提醒您选择产品/服务前注意谨慎核实,如您对产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任何信息有任何疑问的,请与卖家沟通确认;如您发现有任何违法/侵权信息,请立即向第一枪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至b2b@dyq.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