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作业教育
培育良好习惯 多与孩子交流
如今学生学习压力日益*,在一些家长眼里,孩子的教育只剩下了作业、分数、排名。孩子的人生成长旅途中,有着太多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东西。家长的*、,家长自身的识见和正能量,是教育孩子的资源。眼里只盯着北大清华的家长,不是好家长。心有温暖,行有陪伴,才是好家长应有的样子。
陪伴的重要性,哪怕我们强调一千次、一万次,依然有家长忽视。
很多人会问:
天天都说陪孩子,可如果我不去挣钱,拿什么养孩子?
比起陪伴,有人觉得挣钱更重要,因为有了钱才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弥补缺失的教育。
然而,孩子对于父母教育的渴求,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
孩子的良好品质,不是从书上学来的,而是来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
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是老师说了他就会学好,教育孩子计划,而是根植于日复一日对父母的模仿与学习。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陪伴是给孩子的教育。
奥巴马说过:“我不会做一辈子的,但我要做一辈子的好父亲。”
他骄傲的一件事是,在长达21个月的选战中,没有缺席过一次女儿的家长会。
陪伴孩子确实很累,也占用了父母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可这难道不是为人父母的责任吗?
再多的*与物质,也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
再多的理由与借口,也比不过孩子教育失败的遗憾。
在今年的《开学课》上,董卿说过: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长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都敌不过他败家一年。
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父母千万不要给孩子留下终生的遗憾。
前段时间,一对双胞胎被保送清华、中科院读博后,去了工厂陪妈妈打工。
双胞胎出身寒门,父母一直打工供孩子读书,可从来没落下过对孩子的教育。
从小开始,两兄弟的生活就跟其他同学无异,不但有父母的督促陪伴,报*、增加伙食开支等也会得到满足。
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和量力而行的付出,是孩子需要的教育。
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性,给孩子留出心理空间。不必处处围着孩子转,你觉得是关心照顾孩子,孩子却觉得你控制得太严。
家长也应允许孩子一定程度上保有自己的隐私,有自己的主动权和决定权。当然,家长还是要在孩子附近注视着,当好引导者和陪伴者,而不能完全撒手不管。
家长对孩子的管理管教,应注重大的方面,注重原则性,而不是事无巨细,什么都管。
年龄小的孩子,还需要家长给予一些生活学业上的帮助和指导,但也要适当给他们机会锻炼*性。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家长就不要管得太细,力所能及的事都应该让孩子自己干,家长只给一些指导性的意见,即使孩子犯错了,也可以从中吸取教训,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