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教师,大多兼有“老师”与“父母”的双重身份。一些教师对待班上的学生,能够关心呵护,耐心指导,女孩子家庭教育,做到热爱学生,爱生如子。然而,对待自己的孩子,却缺乏应有的耐心、细心和信心,主要是因为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太高,忘却了自己的孩子也是学生,也需要尊重、理解、信任、宽容、激励。该怎么办呢?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的孩子足矣!还有什么比让自己的孩子跟班上的学生一样,能够快乐地学习、尽情地玩耍、正常地生活、健康地成长更加重要的吗?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不听话的孩子家庭教育问题,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
教育家刘长铭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孩子家庭教育,教育越会成功。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二年级孩子家庭教育心得,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有效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两者不可分割,缺一不可。
成就一个孩子,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教育路上,老师和家长各自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才是对孩子的教育。
1、提供长期的亲子互动 提供长期的亲子互动以产生精神链接。
很家长说,“我的孩子跟我不亲”“我的孩子不爱跟我”,这都是因为你们之间没有产生精神链接。
亲密的亲子关系,在精神上是有某种联系的,在情感上表现成亲密感和信任感,这就是精神链接,它是靠长期的陪伴和互动产生的。有了精神链接,孩子才会把爱展示给你看,因为他对你产生信任感。所以,跟孩子产生精神链接的过程,就是重建安全感的过程。
宏润教育集团《教育开启幸福门》主讲老师刘炜焱老师与女儿互动自述:
我的女儿很小的时候,我就很注意跟他互动,建立精神链接。我虽然没能天天陪着我的女儿,但是她对我的依赖程度远远超过对妈。她小的时候我抱着她摸高,抱着她摸墙上甚至是房顶,现在她一看到房顶就想到我。每天早上我都跟她说:“刘XX,早上好。”她说“爸,早上好。”“刘XX,晚上好。”“爸,晚上好”,后来她主动跟她爷爷讲“爷爷,早上好”,这就是互动,这就叫作精神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