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雨水利用概况
德国是欧洲开展雨水利用工程较好的*之一。目前,德国雨水利用技术已经进入标准化、产业化阶段。在澳大利亚,许多新开发的居民点附近的停车场、人行道铺的都是采用了透水性很强的地砖,并在地下修建地下蓄水管网。而目在新建的道路上,雨水收集,路两旁的树底下甚至预留了积水孔,道路上的雨水不是流入下水道,而是通过路旁的积水孔直接被存蓄到树下面的积水池。日本的城市雨水资源利用在*是开展****早的。在有“花园式城市”、“花园式*”美誉的新加坡,无论是道路两旁、街道周边、海边还是建筑物周围,到处都是树木花草。这些绿化都是自动浇灌的,而且都有雨水利用装置。
让城市像海绵一样
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雨水收集,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指的是城市像海绵一样,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径流雨水,补充地下水,雨水收集厂家,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海绵城市以建筑与小区、城市道路、绿地与广场、湖泊水系等建设为载体,雨水收集工程,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生态化技术,实现对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净化功能。因此,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发展理念,海绵城市突破了传统“以排为主”的雨水管理模式,强调采用“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t,LID)理念整合城市雨洪资源,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实现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目标。
广义讲,海绵城市是指山、水、林、田、湖、城这一生命共同体具有良好的生态机能,能够实现城市的自然循环、自然平衡和有序发展;狭义讲,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对雨水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径流污染进行控制的管理系统,特别是针对分散、小规模的源头初期雨水控制系统。
传统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渠、泵站等“灰色设施”来*排放径流雨水,以“快速排除”和“末端集中”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而海绵城市则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