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康复机构与养老机构中的康复服务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当前,养老机构普遍开展康复服务,但在具体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上,却各有侧重。根据我们的实践观察,康复机构以提供康复服务为主,而在多数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内设康复医院的除外),提供的康复服务更多的体现为“应用康复技术改善老年人生活能力的服务”。
(四)养老机构提供的康复服务,更加关注入住老人对康复的内在需求从需求端看,从老年人常见病的患病情况看,、退行性骨关节病、脑血管病、骨质疏松症等是困扰老年人健康的主要问题,因此对于运动功能训练、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和健康教育等需求比较多;从供给端的角度看,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服务,更多的偏重于老年人日常所需特别是与日常生活功能相关的项目。一项调研显示,在开设康复服务的71家机构中,康复辅助器具提供、健康教育、ADL评价与训练、心理评价与康复服务开展比率较高,分别是87.32%、85.92%、84.51%、84.15%;言语康复训练(43.93%)和运动康复训练(59.15%)开展情况较差;而中医康复(66.2%)和物理因子(73.24%)居中。资料来源:罗治安等,养老机构老年人康复服务现状及对康复人才需求的调查研究(五)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理解客户的身体养老机构收住的老人,基本都存在着一定的生活障碍,包括身体功能障碍与精能障碍。入住时,机构往往会给老人做基础评估,但这种评估多用于评定老人的护理等级.康复中的评定则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能够更加的把握入住老人的身体状况。
3月2日11:10,到了康复医院老人们的开饭时间,20几个老人在护士及护工的下,一个个坐上餐桌吃饭。坐下容易,吃饭不易。饭上了,有几位老人就是不动筷子,护工怎么哄,养老服务机构,她们就是不开口,喂得急了,有的老人还摔勺子,就是不吃。这时,医院老年科的护士长周向军走了过来,将勺子捡起来,洗干净,耐心跟老人聊天。老人姓周,华容人,患病好几年,记忆退化严重,基本不记事了。周向军跟她聊这个,她答那个,没有一句可以搭得上话。本来十几分钟可以吃完的饭,在半骗半哄下,喂了一个小时。这只是一位护士日常工作的常态,单单给患者喂药、喂饭,养老培训机构,就要花上一两个小时。
可是这样的付出,有时候并不能得到家属的认同。期待:病患与护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前几天,一位老人在房间里开门的时候摔了一跤,家属就说我们没有护理好,狮子大开口要我们赔偿好几万。”许国勇说,老年人因为体质的原因,很容易摔跤,导致,护工护理老人本身就挺麻烦的,加上家属各种无理纠缠,让不少养老机构对老人退避三舍。“目前,关于养老机构安全问题立法并不完善,一旦老人出了事,家人养老机构扯皮,让养老机构不堪重负。”“我们希望更多市民能理解并了解护理工作,这样医患关系会更加顺畅,对的康复也更有利。”许国勇认为,一些家属一旦发现护工对老人照料欠周到,就大发雷霆,甚至说出人格的话语,*大地挫伤了护工的自尊心和工作*。面对养老市场少人愿意照顾老年症的问题,建章立制固然重要,病患与护工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也同样重要。
经过有专门机构进行的筛选流程后,方可入住中心,时限为1个月。在Caritas-Ze*um养护院的临终关怀中心,“玫瑰关怀间”无疑是特别的。顾名思义,命名灵感来源于代表生命活力的玫瑰。
设计师在色彩搭配和设计细节上,营造温暖氛围,予人以精神抚慰,使老人能平心静气的做好心理过渡,公办养老机构,使生命的逝去,有温暖的仪式,也有尊严的意义。临终关怀中心的每一个房间,在适老化设计原则下,厦门养老机构,富有浓浓的人情味。房间内所有物品均可随意挪动更换。例如房间内的镜子可调控合适的角度,以便老人不会看见自己临终时衰弱的身躯和晦暗的脸庞,减少因生命逐渐流逝而产生心理。玫瑰关怀间临终单人间布局临终单人间的灯光设计餐厅景色餐厅外景Caritas-Ze*um养护院项目展示了德式养护院的设计理念与服务模式同时也使城市核心区域的空间利用有了新价值本项目背倚城市中心优越的区域利好,丰富的生活配套,成熟的交通体系,以及细致的核心服务项,成为老年生活的理想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