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铜雕乃是将来的一尊福佛,尊佛入世的南瞻部洲经过了许多变化,山河石壁,皆自消灭,多是平原,海水平静,土地肥沃,多有自然乐园。一年四季,风雨调顺,百花开放,万类和宜,产物丰收,果实甘美,并产天然粳米,没有糠皮,滋味香美,如果成熟,不炊可食,人食长寿,毫无疾苦。人人皆知修习身、口、意三业清净的妙行,人心平等,不起分别,无有争执,相见欢悦,多以善言互相勉励,人行万善,无诸恶业,饮食无忧。
弥勒佛铜雕在民间普遍受到信奉。早在西秦时期,甘肃炳灵寺石窟已有弥勒佛像的绘制。早期的弥勒佛是根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绘制、雕塑的。形象有菩萨和佛两大类。根据《弥勒上生经》塑造的弥勒形象为菩萨相,表现的是弥勒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说法的形象。其特点为弥勒佛铜雕身着菩萨装,交叉而坐,后以左脚下垂,右腿曲屈,右手扶脸颊,称作“半跏思维像”此为弥勒菩萨在兜率天等待下生的情景。云冈石窟第十三窟有一尊北魏时期的交脚弥勒佛坐像,像高13米,为早期的石窟弥勒。
弥勒佛铜雕直译为慈氏,译音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经典中,常被称作阿逸多观音菩萨摩诃萨,是世尊释迦摩尼佛的继任,将来将在娑婆世界出世修行,变成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即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称作“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被唯识学派誉为开山鼻祖,其巨大理论体系由无著菩萨、世亲观音菩萨诠释发扬,备受我国大乘佛大师支谦、道安和唐玄奘的青睐。在一些汉传佛家的寺庙里,普遍到袒胸露腹、仪态万方以布袋和尚为原形营造。此在佛家做为表法文化教育,表明“量大福大”,提示世人学习培训宽容。在其中大肚能容,容天地难融之事;张口便笑,笑人世间好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