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数据显示,大约有87.7%的心源性猝死,是发生在医院外的。
所以往往,比医生护士更早出现在急救现场的,是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缺乏急救意愿”,更通俗地来讲,有时不是不会救,而是不敢救。
如果救人了,没成功,该怎么办?要承担法律责任怎么办?
新闻里的碰瓷、扶人被讹、见义勇为反被关等,一次次消磨着我们救人时的勇气。
但实际上,2017年开始施行的《总则》已经在为好人们“撑腰”了。根据《总则》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但如果在紧急情况之下,你恰巧接受过的急救培训,不必怕,勇敢地再伸出一次援手吧。
因为倒在眼前的那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其实也是另一个人的亲朋和孩子。
杭州、北京纷纷开始在公共场所安装AED。
演员高以翔在*秀节目录制中猝死的新闻,让许多人次知道了心源性猝死以及AED。
想要以快时间抢救*骤停的患者,就要用除颤仪进行除颤。通过给*施加一注脉冲电流,一声令下喝止*所有电流活动,结束当下异常的心律,然后等待*重启。
在医院,这一措施很容易实施。实际情况是,很多心源性猝死,发生在医院之外。
据统计,90%的心源性猝死发生在医院以外的公共场所,如车站、购物商场、体育场、游乐场等。
这时候,有着“傻瓜除颤仪”之称的AED成了大多数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救命神器”,经过简单的培训,普通人也能借助AED抢救患者。
但这样的推广力度够吗?中国人到底需要多少台AED才能满足急救需求?装上AED之后,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每天都在996中度过的打工人不由得担心:万一哪天我倒下了,能及时用上AED吗?
我们为这些生命的逝去而悲伤。
在悲伤过后,她姐想要和大家进一步探讨的,是如何减少类似悲剧的上演。
当我们的亲朋和孩子倒下的时候,她的生命会不会因为别人的帮助而得以延续?
因为在那黄金般宝贵的240秒里,一个普通人能做的事,除颤仪ZOLL,其实还有很多。
不仅仅是拨打一通急救电话。
到目前,这个由腾讯公益慈善会、腾讯广告、腾讯CDC联合举办的大赛,已经孵化了包括戛纳银狮获奖作品《一个人的球队》在内的194支公益广告作品。
《240S》讲述的就是关于紧急施救的故事,故事里也有一位倒地不起的学生。
所幸,他的同学没有慌乱,穿过了学校长廊,奔跑着取来了校园内配备的AED机器。
所幸,他的老师经受过急救培训,能够使用AED机器。
所幸,一切都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