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上下游、打造IP矩阵,21家被投公司能为光线带来什么?光线传媒的动漫版图不止于此。根据其年报及企查查信息显示,光线传媒投资的动漫企业至少有21家。通过《商业数据派》整理的光线传媒动漫版图(见上图)来看,上至IP开发、下至衍生品业务,以及中间的制作、中后期加工等环节,均涵盖在其动漫产业链条中。
中后期业务上,除前文提到的大千阳光、红鲤动画两家擅长三维动画技术的企业之外,光线传媒还投资了二维动画公司魅力动画,以及以PV短片制作为主要业务的幻想师动画等;衍生品方面则于2018年出资千万元投资了末那工作室(末匠文化)。去年,末匠文化也被授权开发了一系列的《哪吒》衍生品。
当然,成立不过5年的彩条屋影业,大量的财力和精力都花费在了IP开发层面。一方面是从源头上孵化*IP,另一方面是通过投资来获得IP资源。
但孵化*IP业务于光线传媒而言并不成熟。2015年,光线入股1000万元与漫画家颜开合资成立了漫言星空文化,主要是为了将颜开文化出品的漫画IP孵化为影视作品,但目前为止尚未有明显的动作。原有的旗下IP也并不具备增值能力,导致光线传媒于2019年对漫言星空进行了637万元的计提减值准备。
为改善这一状况,在去年,光线传媒推出了自己的“IP蓄水池”—一本漫画APP,并已上线了《敖丙传》《妙先生之彼岸花》等动画电影联动漫画,以及十几部*漫画。若一本漫画未来的用户规模和行业影响力能够与奥飞娱乐出资9.04亿收购的漫画平台“有妖气”持平,也将弥补光线*IP较少的弱势。
基于以上情况,现阶段,光线传媒主要靠投资业务获得IP的发行权。除了已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昨日青空》等动画影片分别来源于可可豆、青空绘彩之外,光线传媒半年报中显示的待映作品《大理寺日志》、《茶啊二中》等,也均是光线通过投资好传动画、凝羽动画等企业获得的IP。
广州鲁班,提供各大综艺*节目广告植入,明星翻包、电视剧贴片、春节档电影、抖音*等,欢迎来电咨询!
近年来国内动漫市场出现了越来越多制作精良、中国文化色彩浓厚的作品。从《大圣归来》到《大》,《大鱼海棠》再到《白蛇缘起》,中国国漫从低潮期迎来了爆发期。如今,以国漫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正在*圈,春节档电影合作代理,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而随着国漫产业的崛起,其背后的营销价值也逐渐凸显。
去年一部《哪吒》国漫电影的突然大爆,让无数联名品牌赚的盆满钵满。如今,诸多品牌看中了国漫的营销价值,于是,纷纷选择跨界和国漫合作,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营销神话”!
国漫角色不输流量诸多品牌纷纷求合作
随着90后和Z时代的崛起,二次元文化正在突*圈层限制,跻身主流。据艾瑞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的泛二次元用户规模将近3.5亿,在线动漫用户规模也达到2亿多。可以看得出如今的“国漫”市场正在走向康庄之道。与此同时,国漫IP的商业价值也在被不断发掘。
网易严选×葫芦兄弟
近日,一向“不按常理出牌”的网易严选,宣布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旗下的经典国漫《葫芦兄弟》跨界,联合推出了一个系列的彩妆产品,其中包含眼影、散粉、口红、面膜以及香水等。好玩的是,网易严选并没有简单的跨界联名,而是根据葫芦娃们不同的技能分别产出功能的产品,比如镇妖娃对应的是控油散粉、水娃对应的则是保湿面膜、火娃对应的就是国风烈焰唇膏等,让每一件*产品上都承载着无数消费者满满的儿时记忆。
品牌与电影联合营销归根结底属于内容营销,无论是植入、IP授权还是衍生授权,品牌的营销推广都是以内容为基石,在创意驱动下推出花式营销玩法,而内容对品牌而言,是一个潜在的“长青矿”,通过电影IP的加码,引发电影粉丝的情感共鸣,促成影片粉丝向品牌受众转化。
后营销玩法的策划上也不容忽视,在受众对广告容忍度愈发下降的背景下,品牌营销的方式也要深思,毕竟联合海报、联名产品、包场送*等对消费受众来说已经无感了,2021年春节档电影广告,要想激发起消费者兴奋点,一定得在营销形式上下功夫,就像蒙牛打造牛蒙蒙虚拟形象,春节档电影,与《姜子牙》《哪吒》联动营销,以*次元的形式俘获年轻受众的心。
同时品牌也要增强危机应对能力,毕竟联合营销的电影行业,不可控因素属实很多,合作过程中,品牌要提高自主性,既能跟着电影的节奏,触发增量,也要有自己的节奏,稳步前进。
在品牌拥挤,品类垂直细分的市场中,存量市场逐渐饱和,拓展增量市场是品牌寻求增长的出路,春节档电影联名营销,异业营销则是品牌与影视行业IP资源相互借势,寻求合作共赢的优势所在。
到现在为止,春节档影片就剩《唐人街探案3》、《紧急救援》、《大*》,对于已经合作的品牌需要寻找能够“四两拨千斤”的新玩法,而对于未合作的品牌也是一个契机,当然电影的不确定性也是异业营销需要承担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