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属肺、络大肠,联系胃及肺系;外行线起于侧胸上部,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止于拇指桡侧端;分支从腕后分出,止于食指桡侧端。
《灵枢·经脉》: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 下络大肠,还循胃口① ,上膈属肺。从肺系② ,横出腋下,下循臑③内,行少阴④、心主⑤ 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⑥下廉 ,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手太阴肺经古文注解
注释:①胃口:指胃之上口,贲门部。 ②肺系:喉咙,兼指气管。③臑:臑音闹,指上臂。④少阴:此处指手少阴心经。⑤心主:指手厥阴心包经。⑥上骨:指桡骨。
经脉循行: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上行鼻根,沿着鼻外侧(承泣)下行,入上齿,环绕口唇,交会承浆,循行过下颌、耳前,止头角;主干线从颈下胸,内行部分入缺盆,属胃络脾;外行部分循行于胸腹第二侧线,抵腹处,下循下肢外侧前缘,止于第二趾外侧端;分支从膝下3寸和足背分出,分别到中趾和足大趾(见图3-14)。
《灵枢·经脉》: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①,
旁约太阳之脉② ,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③,却循颐④后下廉,出大迎⑤,循颊车⑥,上耳前,过客主人⑦,循发际,至额颅。
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⑧,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
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⑨中。
其支者:起于胃口⑩,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11),抵伏兔(12),下膝髌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13)。
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
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
古文注释:
①頞:音遏。鼻茎,指鼻根。②太阳之脉:指足太阳膀胱经。③承浆:穴在颏唇沟*。④颐:音夷。口角后,下颌部。⑤大迎:穴在下颌角前1.3寸骨陷中。⑥颊车:穴在下颌角前,咬肌中。⑦客主人:即上关穴,当耳前颧弓上缘。⑧人迎:穴在结喉两侧,颈动脉搏动处。⑨气街:此处指气冲部,当股动脉搏动处。⑩胃口:指胃之下口,即幽门部。⑾髀关:股外为髀。穴在髂前上棘直下,缝匠肌外侧,约平会阴。⑿伏兔:大腿前正中部,股四头肌隆起如伏兔。⒀中指内间:“指”通作“趾”。内间指它的内侧趾缝,实则止于第二趾外侧端。
五腧穴概说
十二经脉中的每一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即“井(Jing-Well point)、荥(Ying-Spring point)、输(Shu-Stream point)、经(Jing-River point)、合(He-Sea point)”穴,称“五输穴”,简称“五输”。
古人把十二经脉气血在经脉中的运行比作自然界之水流,认为具有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的特点,并将“井、荥、输、经、合”五个名称分别冠之于五个特定穴,即组成了五输穴。五输穴从四肢末端向肘膝方向依次排列。
五腧穴含义
“井”,意为谷井,喻山谷之泉,是水之源头;井穴分布在指或趾末端,其经气初出。
“荥”,意为小水,喻刚出的泉水微流;荥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为经气开始流动。
“输”,有输注之意,喻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渐深。输穴分布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其经气渐盛。
“经”,意为水流宽大通畅;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之前臂、胫部,其经气盛大流行。
“合”,有汇合之意,喻江河之水汇合入海;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其经气充盛且入合于脏腑。
《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是对五输穴经气流注特点的概括。五输穴与五行相配,故又有“五行输”之称。
穆清中医学堂,专注于系统学习中医,让没有上过中医高校的小白也能学会中医!让每个热爱中医的人都能够圆中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