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控,通过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跟踪产品及废弃物流向,逐步整合物流资源,梳理回收渠道,优化回收网点布局,使需求方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实现上下游企业间的智能化物流,电子产品回收平台,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采取强制手段从源头上保证垃圾分类,给资源回收利用再生领域注了一剂安心针。典型互联网企业代表,如淘绿、爱回收、回收哥、绿猫、再生活、帮到家、绿色地球、旧货郎等,利用互联网搭建在线*,促使再生资源交易市场由线下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型升级,减少了回收环节,废弃电子产品回收,降低了回收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政策驱动效应明显 电子产品回收行业规模显现中国已进入电子电器产品报废高峰期。据统计,我国每年家电、电子产品的报废量为5000万至8000万台,珠海电子产品回收,报废量年均增长20%,预计到“十二五”末期,年报废量将超1.6亿台。另一方面,通过回收利用,减少对原生资源的需求,从而达到节能减排、降低产品生产成本的效果。电子废弃物处理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共同面临的急迫挑战。
好在经过2012年和2013年的调整,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在2014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行业的规模效应、环保效益和资源效益日益显现。
这几年,新零售的概念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有段时间线上平台凭借低成本、轻模式、快速扩张的特性吸引着众人目光,但那时的陈雪峰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人密集、租金昂贵的商场线下开店。与外界想象的不同,他开设的门店的生意节节攀高,在短短五年时间,就实现手机年回收总量500万台,收入达到17亿大关,这成绩让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
当平台做得风生水起时,国内电子产品回收市场掀起了一个小高潮。不少互联网巨头开始进入该领域。
截止到2014年底,进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补贴名单的处理企业共计106家,在中国铺开,年拆解能力超过1.33亿台,实际拆解处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达到7000万台左右。
除了*企业开展回收外,商品零售场所也在做“以旧换新”。部分的家电制造商,以及社会维修机构、旧货市场也消化了一部分电子废弃物,承担了电子废弃物回收的职能。2015年,葛洲坝集团旗下子公司绿园科技与大连环嘉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出资设立葛洲坝环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亿元。从处理情况看,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大部分的电子废弃物已经进入了正规的拆解回收企业进行拆解处理,有效的避免了环境污染。
当然,尽管2014年涉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各种*回收模式不断涌现,诸如社区回收模式、生产者逆向物流回收模式、互联网回收模式等,但个体回收依然是处理企业主要的货源,回收体系建设依然是整个行业面临的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