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震灾害需要幕墙
1995年日本阪神大震、1999年台湾集集大震,震中强度都在11度以上,砌体填充墙、常规玻璃窗大量*,而幕墙,即使是玻璃幕墙,也很少有震害的报告,震后大多保存完好。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进行过七个各种类型建筑幕墙的振动台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当台面输入加速度达到0.9g(相当于10度大震),结构位移达到1/60以上时,幕墙也没有损坏,保持良好性能。
砌体填充墙在1/1000位移时开裂,1/300位移时*,即使在小震下也会产生*损,中震下会严重*。其原因是它在自身平面内变形能力很差,又被填充在主体结构内,不能有相对的位移,市政工程,被强迫一起振动,终导致*。常规玻璃窗大体上也差不多。因此在震中震害非常严重。
建筑幕墙的板围宽缝和特别的连接构造,使得它可以耐受到1/100~1/60的大位移、大变形。类似于树叶相对于树枝、幕布相对于台口,无论主体结构怎样摇晃,幕墙都可以稳定无恙。
高楼大厦耸入云霄,震中强烈摆动,市政工程承包,只有幕墙才能保证*震稳定,不会倒坍坠落,防止产生*事故。
四、幕墙节省结构和基础的费用
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都是高耗能、高造价的材料,节约材料,就是节约能耗,节约资源。
玻璃幕墙的重量只相当于砖墙的1/10,混凝土墙板的1/7;铝板幕墙更轻:370mm砖墙760Kg/㎡,200mm空心砖墙250Kg/㎡,而玻璃幕墙只有35~40Kg/㎡,铝板幕墙只有20~25Kg/㎡。一座150m高,外墙面为20000㎡的高层建筑,采用幕墙可减轻墙体自重5000t~12000t。这就大大减少了主体结构的材料用量,也减轻了基础的荷载,节约了基础的造价。在上海、天津等软弱地基上建造高层建筑,这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建筑生产工业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部分:
一是建筑设计标准化。设计标准化是建筑生产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包括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建筑体系的定型化、建筑部品的通用化和系列化。建筑设计标准化就是在设计中按照一定的模数标准规范构件和产品,形成标准化、系列化的部品,减少设计的随意性,并简化施工手段,以便于建筑产品能够进行成批生产。建筑设计标准化是建筑产业化现代化的基础。
二是中间产品工厂化。中间产品工厂化是建筑生产工业化的核心。它是将建筑产品形成过程中需要的中间产品(包括各种构配件等)生产由施工现场转入工厂化制造,以提高建筑物的建设速度、减少污染、保证质量、降低成本。
三是施工作业机械化。机械化既能使目前已形成的钢筋混凝土现浇体系的质量安全和效益得到提升,更是推进建筑生产工业化的前提。它将标准化的设计和定型化的建筑中间投入产品的生产、运输、安装,运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方式来完成,从而达到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有效缩短工期的目的。
千百年来,由于不同地区人们不同的生活习惯,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中值得一提的几个门派,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六大派别:皖派、闽派、* 、苏派、晋派、川派 。
不同流派的建筑以其*的历史与文化积淀,书写着各自的故事。它们或精致,或恬静,或威严,是如今的建筑永远无法超越的。
1.皖派建筑
皖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是以青瓦白墙,砖雕门楼的特点优雅了千年的徽民居。徽修建风格以民居、祠堂和牌坊闻名遐迩,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皖派修建是六大修建派系里*为杰出的修建风格之一,是中囯南边民居的代表。其间徽是*为被人了解的皖派的一支。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适当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修建界所注重和叹服。徽民居修建风格又有“三雕”--木雕、石雕、砖雕,风格不同又一脉相承。能工巧匠施尽其技,每一处花纹,每一笔雕琢,莲塘街道市政工程,结构谨慎,雕镂精深。
苏派建筑的尊贵在于它存在于数千年的苏州园林中,自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追求,脊角高翘的屋顶,江南风格的门楼曲折蜿蜒、藏而不露、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可谓园林式布局的艺术模范。苏派建筑是江浙一带的建筑风格,是南北方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市政工程哪家好,园林式布局是其明显特征之一。脊角高翘的房顶,江南风格的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轻巧简练、古朴高雅,体现出清、淡、雅、素的艺术特色,充满了江南水乡古朴沉静的意味。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曲折蜿蜒,藏而不露。置身其中四周流淌着的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之感。直露中有迂回,舒缓处有起伏,让人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