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架立筋: 一般用12mm,但是《混凝土规范》9.2.6中指出,跨度小于4m是不宜小于8mm,跨度4~6m不应小于10mm,大于6m时不应小于12mm。
B. 梁侧构造筋:梁腹板高度hw(梁高-板厚)不小于450mm时,梁两侧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单侧配筋率不小于腹板面积(bhw)的0.1%;注意,扭筋构造是按照全高布置构造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
C. 悬臂梁构造:应有至少2根钢筋伸至悬臂梁外端,并向下弯折不少于12d,其余钢筋不应截断,应在《混凝土规范》9.2.8条规定的弯起点弯折。
D. 框架梁上开洞时,洞口位置宜位于梁跨中1/3区段,洞口高度不应大于梁高的40%,洞口上下高度不宜小于200mm
E.吊筋计算(和创计算):一般次梁两侧各设4个箍筋,每侧扣除一个基本箍。计算时,用梁设计内力包络图中次梁传递来的剪力放大1.25倍,然后减去两侧一共6各箍筋的受剪承载力,得出的差值查表看需要用几号吊筋。
F.加腋计算:加腋位置一般出现在大悬挑处,先建悬挑梁计算得出合适结果,然后在模型中靠近支座处增加节点,然后在该节点与柱节点间设变截面梁进行计算,要求计算结果靠近支座的数值往外逐渐边小,若有突变,则需要加长腋长。
A. 当梁段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应在支座上部设构造筋,其截面积不应小于下部跨中纵筋1/4,实际工作中,所有梁配筋都应满足上部支座配筋不小于底筋的1/4。
B. 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受压钢筋直径的1/4。
C. 沿全长的顶面、底面的钢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C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底面纵筋中较大截面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C12.(配筋率=配筋面积/界面有效面积{bxh0,h0指合力作用点至梁截面边距离})
D. 贯通筋与柱截面关系: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钢筋直径,对于框架结构中的框架柱截面,不应大于矩形柱该方向尺寸的1/20,不应大于钢筋所在位置圆柱弦长的1/20;对于其他结构类型,“不应大于”改为“不宜大于”。
1、加固工程与新建工程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新建工程是一次设计、一次施工,加固工程是两次设计、两次施工,并且两次时间相差很远(十余年或数十年以上)。*截面法加固工程是在充分发挥原结构构件强度的基础上作出的增强受力措施,故在加固前应对原结构构件进行有关截面尺寸、裂缝、外观等的复核,如发现有与设计不符之处,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以分析相关原因并采取相关措施。
2、混凝土构件*截面工程的施工程序与一般现浇新建工程混凝土相比,增加了原构件清理修整、界面处理、新旧钢筋连接等步骤。这些工序对保证新增截面与原构件的共同工作至关重要,在施工过程中应强调对这几道工序的质量监督与检查。
对一般构件,*混凝土的加厚层通常采用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的形式;对于桥面板加厚加固则可直接利用原构件作为支撑面,无需安装底模;对于拱桥拱圈顶面加厚也可利用原拱圈作为底模。
3、对原构件存在的表层缺陷及裂缝应进行鉴定分析和危害性评定,应依据评定结果在进行*截面加固之前进行缺陷与裂缝修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