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了孩子,请与我们并肩努力
因为孩子,老师和家长才联结在一起,两者本都是****希望孩子的将来能更好的人,但为什么在具体的语境下,家长和老师常常并不同步?
其实,很多家长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往往出在自己身上,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作用远远在老师之上。家长和老师彼此尊重、相互悦纳、友善地解决问题,并肩努力,才能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好孩子。
插画 / 乔智大叔
01
做教师做得越久,就越能发现,很多时候教师的能力是有限的。对孩子,家庭的影响力或许会远远超出我们教师。仔细观察,班上很多成绩不错、品质好、情绪稳定、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孩子,都是从教育素养较高的家庭出来的;相反,问题较多的孩子,多数都是从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有问题的家庭出来的,甚至其中很多家庭本身就不正常。
对各式各样有问题的孩子,老师们会付出更多的心血,孩子在学习、行为习惯上的每一点小进步都不容易,但就是这些小小的进步,往往也很快会被不利于教育的家庭氛围或家长的错误教育方法所吞噬。这时,我们做教师的就会觉得自己的力量实在很渺小。
我常常会想,教师和家长本应是这个社会中目标****一致的两类人,都希望孩子的将来能更好。但在具体的语境下,一些家长总是和教师拧着劲儿,他们内心坚信着一套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这时,教师的教育教学努力常常会被家长否定,教师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委屈和无力感。
02
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刚进小学的那一年,带的首届一年级。美术课上,秦皇岛开发区国际象棋,一位学生跟其他孩子玩闹,不小心把颜料涂到了脸上,没多大点的事儿,结果却让他的奶奶无限放大,操场那响亮的一巴掌,不仅吓到了孩子,也惊到了刚入职的我,怎么可能因为这么一点点小事就打孩子呢?这背后是多么错误的教育观念,让这位奶奶产生了何种的错误归因,才产生了这样****端的教育行为?
犹记当时我的不忿,脑袋一热,就上去找她理论,结果她说:“我教育我孙子,关你什么事?!”她的神情自信得油盐不进,不容我再分辩。你一巴掌扇掉的是你孙子以后做事和尝试的勇气,是你孙子的创造力,我想这么说,但那位奶奶根本不给我机会,带着孩子转身就走了,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当时自己的那种无措。
第二天我才知道,那节美术课,有此“创举”的孩子还不止一个。我问另一个孩子,妈妈没有说你吗?他开心地说,“妈妈给我买了本新的绘画本,告诉我彩笔*,不可以放嘴里,要画画,就画在新本子上好了……对了,老师,你说彩笔真的*吗?彩笔的颜色那么*亮,怎么会*呢?会不会是妈妈搞错了……”相较之下,我内心发出了一声感叹:孩子,老师很为你感到欣慰,能拥有这样一个睿智的妈妈,是你今生的福气。
我想,这两位学生的未来,正在沿着不同的轨迹发展,当时或许并不怎么明显,但是在不久的未来,高下立见。可惜,有些家长却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作用远远在我们教师之上。
03
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教师心中多少都会对家长有一些期望,希望他们能成为自己的同盟者,一起用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观念迎接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不说,每位教师心中都有一些好家长的模型,我也一样,期待能跟这样一些家长合作,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大计。
我更期望遇到那种把孩子的教育也当成自己责任的家长。有一些家庭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的责任,认为孩子的教育就是学校的事,家长在家中一点表率作用也起不到,甚至会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带给孩子,对孩子的基本督促都没有,更别提对孩子行为、举止的正向激励了,总之,这类家长只对孩子活着负责。但孩子一旦犯了错,他们就会对孩子*,或者开始埋怨学校的教育不力,丝毫不反思孩子行为的源头在哪里。这样的家长现在不太多了,但他们孩子的问题往往是****严重的。
一个基本合格的家长必须意识到自己也有教育的责任,甚至比教师的责任更重大,这是对家长****基本的要求,只有这样,家长才会主动和教师共担教育责任。
04
好家长的另一个品质就是不固执己见,愿意沟通,愿意学习,愿意接受新理念。一位家长如果有****、****的教育理念,那当然是孩子和教师的福气,教师和家长可以配合得非常默契。然而,家长毕竟不是学教育的,这种要求有些苛刻,但只要他们愿意沟通和学习就是非常好的家长。
前文中的那位奶奶,至今我依然想不通她为什么那么计较孩子的脸部卫生,或者是不喜欢孩子太过顽皮?她如果能跟我沟通一下就好了,而当年我也太过年轻,没经验,这件事应该继续跟进,多了解她的想法,多沟通交流,看看能不能让她理解尊重孩子天性比那点点规矩更重要。教师不怕家长有一些错误的教育观念,怕的是不给沟通的机会,死守自己的认识,不接受其他意见。
05
友善和理解也很重要。教育是慢活儿,是工夫活儿,是越长久越能有效的活儿,能给予更多的理解是教师们****盼望的。一些家长心底总是能从好的一面去思度他人,这时我们做教师的就能体会到一种温暖和宽容,在这种环境下,我们也才会更有勇气去实践一些新的教育方法,改进我们的工作。
如果家长发现了教师的问题或不足,我们也当然希望家长要提出来,但请一定相信我们的本意或动机是好的,只有家、师双方都充满善意和理解,以诚相待,我们才能结成教育同盟。我曾接触过一位家长,她的做法就曾给过我很大的触动。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难免在教学中会遭遇孩子各种千奇百怪、回答不了的提问,比如****近我们在学《人类的“老师”》这一课,班级很多孩子都问我,“老师老师,****开始人类发明的飞机像什么样子啊?是不是也跟小鸟一样,长两个翅膀?那人坐在哪里啊……”层出不穷的提问,让我大呼受不了,学生思维太发散,秦皇岛国际象棋俱乐部,老师好累啊!不过给孩子这一说,我也好奇起来,国际象棋俱乐部,于是答应孩子们课后回去搜罗资料,明天一起分享所得。结果那天学校教务、教*各种忙乱,就忘了这件事。
事后看朋友圈,发现有人@我,点开一看是位学生家长,她在朋友圈发文说语文老师上新课时,她闺女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却没有如约等到老师的回答。回家后女儿硬是缠着妈妈给个*,妈妈没办法,只好搜了好一箩筐资料,满足闺女的好奇心,还可爱地上传了所查资料的图片,之所以@我,是希望我明天能给她闺女一个展现的机会,我自是内心十万个愿意!
家长的理解和婉转表达的智慧让我感动,激励着我会以更大的诚意对待往后的工作。当然,家、师关系是双向的,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去理解家长,并且要先伸出友善的手。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沭阳县开发区实验小学)
声明
文章来源 | 《人民教育》2018年第9期,转自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当孩子说他不想学国际象棋的时候,是怎么回事?
现在的中国父母越来越“尊重”孩子,国际象棋哪家好,
常喊着给孩子“爱和自由”的口号,与孩子平等对话,
然而很多时候却是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很多父母口里的“尊重”,变成了“遵从”。
如某天孩子突然看到生动形象的国际象棋感兴趣的时候,
父母二话不说先报了班,然而孩子学了一段时间后,
孩子发现这个看似好玩的游戏
其实还需要动脑、需要承受失败,
想要逃避和放弃时,父母又遵从孩子的决定,
说是听孩子的,给他自由。
殊不知这是家长在“偷懒”,
打着“爱孩子”“ 尊重”和“民主”的幌子,
看似非常爱孩子,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的放任,
这是父母****度不负责任的表现。
假若什么都要听一个没有正确评判能力的孩子的决定,
那还需要父母干什么。
要知道,任何学习过程必然要经历一段枯燥乏味的阶段,
这时候家长不“逼”孩子,让孩子“不想学就不学”,
那么孩子的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
东学一下西学一下,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
形成*循环。
久而久之,孩子只能什么都学不会,
什么都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