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服的历史发展:
样式变革——20世纪70年代
男西装和女外套又恢复到40年代以前的基本形态,女士小西装,即平肩掐腰,裤子流行喇叭裤(上小下大)。女装前期流行短裙,后期则有所加长,下摆也较大。这一时期的男女西装带有时间的推移,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西装又有了一些变化。主要表现为男西装腰部较宽松,男装小西装,领子和驳头大小适中,裤子为直腿形,造型自然匀称。而女西装则流行小领和小驳头,腰身较宽,男士休闲西装,底边一般为圆角。女西装的下装大多配穿较长而下摆较宽的裙子。这些服装的造型古朴典雅并带有浪漫的色彩。
西服的中国发展史:
20世纪30年代后,中国西装加工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上海、哈尔滨等城市出现一些专做高G级西装和礼服的西服店,如上海的培罗蒙、亨生等西服店,以其精湛工艺闻名国内外。此外,西装,中国西装制作形成各种流派,较为流行的有罗(俄国)派和*。罗派以哈尔滨为代表,制作的西装隆L胸收腰,具有俄国特色;*以上海为代表,制作的西装柔软、合体,具有欧美特色。
1936年,留学日本归来的顾天云,首S次出版了《西装裁剪入门》一书,并创办西装裁剪培训班,培育了一批制作西装的****人才,为传播西装制作技术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西服的历史发展:
在西方,一般把前门、有袖子、衣长在臀围线上下的男女上衣统称为“茄克”(Jacket)。而在中国,人们平时所说的腰部和袖口有带状收口的茄克,英语称“将帕”(JUMPER),法语称“布鲁宗”(Blouson),属茄克这个大家族的一个品种。“西服”也是一种“茄克”,英国人称其为“拉翁基(随意式)茄克”(Lounge Jacket)。 19世纪末,当这种上衣和长裤用同质同色的面料来做成“套装”时,欧美人又称其为“外出套装”(Town suit)。
在20世纪,又因为这种套装多为活跃于政治、经济领域的白领*穿用,故也称作“工作套装”或“实业家套装”(Business Su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