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通过口头指导、角色扮演和正向行为强化等方法,教育少年儿童关心人、帮助人、尊重人,对人热情、诚恳、宽容、守信用,从而融洽同学之间的关系。同时,教师在管理班级、指导教学中,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心理品质的修养,尊重少年儿童的感情和人格,尊重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自觉保护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
学校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
当前,由于不少学校还未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学生的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给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消****影响。另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少年儿童心理上的疲劳和情绪上的不安。不少学校的课业负担体现为“三超”:超负荷的学习量,超高的学习难度,超长的学习时间。而且,在教育方式上,有的学校也存在教师的教育方法不正确的问题,有的教师挖苦、讽刺学生,更有甚者打骂学生,对学生不一视同仁,这也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正常心态的形成。
少年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影响少年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影响稳定、持久、深刻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环境。
(一)少年儿童的身体状况和自身年龄特点
体质虚弱、容貌奇特、智力发育不良、*畸形、肥胖等身体状况,都是诱发少年儿童心理不健康的因素。有些生理缺陷常常遭到其他少年儿童的围观和嘲笑,从而导致性格孤僻、精神委靡不振、沉默寡言、不和群。
另外,少年儿童处在自我意识逐渐加强期,*性与依赖性同在,自觉性与幼稚性并存,他们一方面发现新的自我,要求*自主;另一方面又表现得非常幼稚,缺乏必要的分析判断能力。他们年龄小、阅历浅、知识少,不善于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感情不稳定,因此,此时期的孩子经不起外界的*,在环境消****因素影响下,容易形成狭隘的意识、不良的心态。因此,少年儿童自身的人格弱点也是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