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经调查研究发现,环境因素与近视的发病率有一定关系,其中教室内的照明是影响近视的因素之一。
教室作为一种特殊的室内照明场所,照明用灯有着特殊的要求,教室照明不仅对学生视力健康有很大影响,由于眼睛的非视觉效应,不同色温光源在光谱、光强度上的差异还会影响到学生的生理节律,使其产生兴奋或疲劳,影响学习效率和心理、生理健康。所以教室照明用灯不仅要考虑光源的色温、光照对学生的影响,而且要特别注意光源的光谱安全。
青少年高近视率与不良照明关系密切。
当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位,尤其在大学生中,视力不佳的检出率高达82.68%,其原因与教室照明差有关。相对于荧光灯LED教室灯更容易满足光谱安全的要求,相关实验也证明在相同的色温、相同的光照下,LED灯有更好的视效表现。所以,从有利于学生的视力健康,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其优点是其比传统荧光灯,LED光源更容易控制,可灵活地采用传统的蓝光芯片配合不同的荧光粉配方,或采用多种不同光谱芯片混光等形式,形成所需的特定光谱。只有通过配制荧光粉才能实现荧光光谱仪有较大的局限性。另外LED教室灯具有响应速度快、点对点控制、调光灵活等特点,可以很方便地获得所需的照度。通过这种特性,不仅可以实现与自然光的联动,而且可以应用于照明的动态健康照明系统。
教室灯光4000K左右的光源显示效果佳。
心理学实验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色温的偏好程度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教室功能、照度水平的不同而变化,以此作为选择教室照明色温的依据并不可靠。在评价一种光源的教室照明效果时,除了考虑学生的主观评价外,还应考虑学生在特定光谱环境中长时间、大量刺激引起的疲劳累积对学生生理健康的影响。关于视测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室照明和黑板的照明应避免采用同色温光源;
2.对荧光灯组和LED灯组而言,4000K左右的光源识别率曲线稳定性识别率表明其视觉效果表现;
3.目前我国南方大学教室中使用广泛的6500K荧光灯光源,其视效性能差;而且当电压不稳定而使工作面照度发生细微变化时,可能会导致学生视觉工作效率突然下降。课堂照明应避免色温——照明的结合。
根据《GB7793-2010中小学校教室照明及照明卫生标准》中关于色温的要求:教室内宜使用3300K~5500K色温的光源,光源的显色指数不宜小于80。
色温为3300K~5500K,色温范围较大,色温3000K左右为暖光,5000K左右的光为白色,4000K的色温为中性光。各种场所需要选择不同的色温,配光人员已在使用一套标准的配光方法,学校一般选用白光,白光正好是正午的光线,光源接近自然光,有明亮的感觉,使人精力集中及不容易睡着,在5000K色温学习环境中学习,提高学生的专注力。
推荐色温:教室照明光源选择时,应选用4000K左右中等色温的荧光灯,LED为主光源。但高色温、低色温光源,可加重学生的脑疲劳和视疲劳,降低学习效率,不宜作为课堂主光源。
照度推荐值:不同色温的光源,其照度值是不同的,荧光灯与LED组相同色温的光源,其佳照度值不完全相同。而LED整体综合指数、分项达标情况好于荧光灯,4000K组未达标光源数量少,表现为突出。三是教室照明应避免色温与光照组合。在此基础上,不考虑色温,盲目提高教室平均照度,不但不能改善光环境,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影响他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