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卫上机前的检查调整: 前后导轮的对中性,不能一个在*个在后,没有对中应做相应的调整,导卫的开口度的调整,用样子钢在导卫中进行相应的调整,松紧要适当,包括二边压紧螺丝的检查确认。安装前还应检查轧制中心线的对中性,没对中应做相应的调整,而切分导卫的检查包括切分轮、切分导嘴和分料盒 ,如有轴向窜动或切分轮的切分楔不在一条水平线应相应的调整,还应检查切分轮,引导嘴、分料盒和孔型要保持在同*上,并且要有良好的润滑和水冷。轧制过程中的检查分料盒里无粘钢,如有应处理,否则容易引起堆钢。
解决成品道次顶出口技术措施: ①严格控制各道次料型尺寸,与工艺尺寸相比,粗轧末架控制在±1mm以内,中轧末架料型尺寸控制在±0.5mm以内,精轧各道次控制在±0.1mm以内。 ②严格控制K4、K3道次导卫导辊间隙,要求比正常生产料型小0~0.5mm,确保安装对中。 ③改进成品道次出口导管内腔尺寸,由Φ30mm减小至Φ24mm,使舌头尽量贴近变形区,提高导向性。 ④出口导卫安装时保证导管与上下轧槽间距一致,同时保证水平度。
解决线差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轧辊加工技术要求,改进加工方法。K4、K3全部采用数控车床进行加工,孔型加工精度保证在0.04mm以内,同轴度在0.05mm以内。 ②改进轧辊材质,调整轧辊加工工艺,提高轧槽寿命。K4、K1改为高速钢材质轧辊,由于其硬度比常法铸造的CrMo无限冷硬铸铁轧辊平均高SD20,轧钢现场调试指导服务,为保证加工质量及效率,采用PCBN(立方氮化硼)刀具开槽,使用飞刀铣铣床加工成品横肋 [2]。 ③换辊时点动轧机,用同规格的焊条或Φ6.5mm盘条测两侧辊缝,偏差控制在0.1mm以内; ④保证K3、K4道次导卫对正轧制中心线。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烧木印”的方法,即使用木板划料两侧,观测轧件所留痕迹是否对称或出耳子,若不对称或有耳子,立即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