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线差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提高轧辊加工技术要求,孔型设计,改进加工方法。K4、K3全部采用数控车床进行加工,孔型加工精度保证在0.04mm以内,同轴度在0.05mm以内。 ②改进轧辊材质,调整轧辊加工工艺,提高轧槽寿命。K4、K1改为高速钢材质轧辊,由于其硬度比常法铸造的CrMo无限冷硬铸铁轧辊平均高SD20,为保证加工质量及效率,采用PCBN(立方氮化硼)刀具开槽,使用飞刀铣铣床加工成品横肋 [2]。 ③换辊时点动轧机,用同规格的焊条或Φ6.5mm盘条测两侧辊缝,偏差控制在0.1mm以内; ④保证K3、K4道次导卫对正轧制中心线。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烧木印”的方法,即使用木板划料两侧,观测轧件所留痕迹是否对称或出耳子,若不对称或有耳子,立即进行调整。
粗中轧机 领用导卫时需确认导辊、滚动导板、滑动导卫等接触面光洁平滑、没有毛刺、无麻坑 ,滚动导卫各部件如导辊、导辊轴、轴承、导板等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其中轴承使用寿命较短,一般在轴承检验更换时,切分孔型设计,其他部件也要作相应的检验与更换,各部件一旦发现情况不好,应立即更换,能*的应* ,滑动导卫件、滚动导板表面磨损轻微(2mm)应清理创面继续使用,中等磨损(2~5 mm)应经过*后使用,磨损严重的应报废处理, 粗中轧滚动导卫导辊开口度用卡钳测量,导辊的间歇应与来料尺寸相符,轧件能在导辊间顺利通过,不松不紧,滚动导卫入口夹板的宽度应比来料尺寸稍大。推荐尺寸为:粗中轧夹板开口宽度比来料尺寸大10mm
80万吨棒材轧钢生产线工艺技术操作规程之原料技术条件: 连铸方坯的检查验收应符合YB/T2011的规定,轧钢孔型设计,其主要技术条件有:1.连铸坯端部的切斜不得大于二十毫米。2. 连铸坯长度长为十二米,短为六米,长度公差为 七十毫米。3.连铸坯表面不得有肉眼可见的裂纹、重皮、结疤、夹杂、深度或高度大于3毫米的划痕、压痕、擦伤、气孔、皱i纹、冷溅、耳子、凸块、凹坑和深度大于2mm发纹。连铸坯横截面不得有缩孔、皮下气泡。4. 连铸坯鼓肚高度不得超过连铸坯边长的允许正偏差。5. 连铸坯不得有明显的扭转。6. 连铸坯端部因剪切变形造成的宽长不得大于边长的百分之十。7. 连铸方坯边长一百五十毫米,边长允许公差±五点零毫米,对角线允许公差≯七点零毫米。8. 连铸坯的弯曲度每米不得大于二十毫米,总弯曲度不得大于总长的百分之二。9. 连铸坯表面缺陷必须清除。清除应沿纵向清除,多线切分孔型设计,清除宽度不得小于深度的6倍,长度不得小于深度的8倍,表面清除的深度不得大于连铸坯厚度的百分之十,两相对面清除深度之和不得大于厚度的百分之十五,清除深度自实际尺寸算起。10. 钢坯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1499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