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称为软玉,属角闪石石类,但闪石石类大家族中还有透闪石、直闪石、蓝闪石等,它们本身也有软硬之别,而这些角闪石石类大家族中的玉器,又不同地,入土于中国较潮湿而地势又较低的南方和出土于地势高而又干燥的北方。它们又入土于不同质量的墓穴,有的墓穴几百年上千年不倒塌,有的墓穴几年或几十年已墓毁墙倒,所以玉器在土中受侵蚀的程度不同,有的出土之玉看上去很生、年纪很老而实际上年纪不算太老。据以上所述我在此只能谈论看出土古玉生坑、熟坑断代的一般规律。
古玉(生坑、熟坑)断代的基本规律
古玉分为生坑和熟坑
生坑,是说古玉出土以后,没有经过清洗处理,器物残留着土,銹以及粘结着各种地下物质。熟坑,是说古玉出土后进行过较长期的盘戴把玩,使玉器十分透润,手感也很油滑舒服。
古玉(生坑、熟坑)断代的基本规律
生坑、熟坑断代的规律
红山文化时期-公元前4000年左右,距今已6000多年左右。1971年出土的红山文化时期的玉龙,入土5000多年,全身黑漆古成块如黑石,全身受石灰沁已变相,全身糟朽土吃不定,局部带褐色土斑,不见质地,透过强光也不可能见质地。
良渚文化时期——为公元前3300—公元前2250年左右,距今已400多年。从良渚文化时期的玉琮,由于在土中受的色沁不同,所以良渚玉琮有不同的生坑情况。早期玉琮受土沁质如玉石、略带红土斑;中期玉琮受石灰沁全身变相,糟朽较少,不见质地。
三代古玉——公元前200年—公元前221年,距今已二三千年。三代古玉粗看如石头,细审如玉石,全身土吃土斑比例大,有的浑身石灰沁、浑身黑滦古。
古玉(生坑、熟坑)断代的基本规律
秦汉古玉——公元前221年——200年,至今二千年左右。秦汉古玉远看如玉石,近看有玉性,玉身有土吃比例小,全身有土斑比例大,有的是满斑。全身或局部黑漆古。
两晋六朝古玉>——距今1800年左右<BR>出土古玉已有玉相,有土吃土斑,也有少量玉皮出土,大部分有玉皮之古玉,在玉皮处有开裂,全身或局部有较薄黑漆古。
隋唐古玉——距今1000多年。<BR>出土古玉一看便知是玉,无满斑,局部有土锈土魔,局部有较薄黑漆古。
宋代古玉——距今只有1000上只有少量土斑和黑漆古。
明代古玉——距今五百多年,玉就是入土后出土已无多大变化
以上是看生坑、熟坑断代的基本规律。然而,有些玉器还要看是出土于地势低而潮的南方,还是出土于地势高而燥的北方,同一块生熟的玉器,如玉器表面是黄土就有可能是汉代的,如是红土那就可能是隋唐了。
古玉(生坑、熟坑)断代的基本规律
出土后的古玉把玩注意事项
一、怕油:出土古玉有异味之油如机油、柴油,生坑之玉不怕脸上汗油,因为生坑之玉表面还有熟。较熟之玉***好不要用玉擦脸上汗油,因为汗油会堵塞玉肌,不利于出土古玉吐灰恢复。
二、怕腥:出土古玉靠人汗精气、盘烫发热使出土古玉如出土古玉碰到
有腥味之物玉会吸收,这样会影响玉的气味。
三、怕污:出土古玉的本身玉的肌理有土中的"污泥浊水",靠人盘玩使玉吐灰,如再遇污泥浊水会延长盘玉,使玉恢复脱胎的时间。(出土古玉中的污泥浊水已演变为微量元素,不但不会给人带来不利反而会使人吸入本身缺少的某元素)。
四、怕冷水:出土古玉靠人气汗水、靠盘玩摩擦发烫生热吐灰(如遇冷水玉肌会紧闭),会影响土灰,会影响出土古玉恢复变熟复原脱胎。
五、怕冰:出土古玉怕冷水更怕冰,冷水使出土古玉受伤,冰会使出土古玉受伤,使古玉玉质开裂,影响出土古玉的质量。
古玉(生坑、熟坑)断代的基本规律
六、怕火:出土古玉受土中自然地火蒸烧玉会变白,这是长期土中地火慢慢蒸烧而成的。如出土古玉遇明火玉会变白带黑,这会使古玉受伤,又给一块的出土古玉带来地火的假成份。
七、怕坠地:玉坠地要裂要碎,出土古玉生坑时玉质松,坠地更易碎,出土古玉难得,难得的出土古玉也***怕坠地。
八、怕化学学元素多种多样,地下土中的自然的固有的物质和化学元素可使出土古玉产生色沁,而市场上的会使玉腐烂、变色、变形和发生异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