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后,汇报成绩这一幕应该会在许多家庭上演吧。成绩好固然皆大欢喜,可如果成绩不尽如人意呢?许多孩子可能会被父母数落一顿,甚至被拿来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一番,而正确的做法是什么?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怎么做?今天跟着小编看新加坡的一则小短片《孩子的努力比成绩更重要》。
饭桌上,妈妈询问哥哥Jack和弟弟Sam的考试成绩。其中哥哥回答了自己的成绩:数学90分,英语85分……还挖苦同学比他努力却没他分数高。妈妈听完仍不觉得满意,淡淡地说:“你应该更加努力才对!”
妈妈然后问到了弟弟的成绩,小孩看着手中的,不禁往下掖了掖,迟迟不肯拿出来....直到哥哥从他手里一把夺过,看到成绩说了一句:“你完了!妈妈可能会杀了你!”弟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当妈妈看到孩子不堪的,正准备爆发时……她突然想起某天深夜,孩子伏案用功复习的一幕:困了也不放弃,继续埋头苦读。
之后,妈妈的表情慢慢变了。将一个丸子夹进了弟弟Sam的碗中。接着,又往哥哥碗里夹了一颗。她称赞Sam做得很棒,也称赞哥哥做得很棒。“只要努力了就没有什么遗憾的。”
妈妈出乎意外的微笑,让孩子释放了自己内心一直压抑的情绪,露出灿烂的笑容,重拾自信.....
后,一家人吃了一顿温暖的晚饭。
“教育”二字,包含着“教”与“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教”的是书本,是知识;“育”的是道德,是人品。
学校教育是一种知识系统,更多教的是知识,老师的主要责任是传授知识。
正如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说的再浅显一点,老师偏重教书,家长偏重育人。
同时,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老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上只是有所偏重,不是的。
学校以学习为主,人格为辅。家庭以人格培养为主,以学习为辅。
老师和家长,儿童早期家庭教育问题,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有了老师的教,家长的育,教育这件事才完整。
青春期对于一个孩子有多重要?家长的教育如果处理不好,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后果?老师家长们,这个话题,一定要认真看看,这段时间用对了力气,可谓是事半功倍;这段时间出了问题,真的会让人追悔莫及!面对青春期的孩子, 当父母在管教孩子、与孩子沟通时,我们应该了解什么?注意什么呢?
为什么孩子不愿和你沟通呢?
首先, 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宁愿和同学朋友们聊天,却和父母闭口不谈。很多家长搞不懂:为什么自己的小棉袄长大了一点点就和自己疏远了呢?
下面这3点理由,来自媒体对青少年心理教育*陈一筠的一次专访。以下以孩子的口吻来诉说的这五个理由,看你家有这样的情况吗?
◆ 理由1:不关心我内心的想法
我真的不明白爸爸妈妈为什么不了解我*在想什么,为什么他们要干涉我的思维,总是要我顺着他们指好的路往下走?我不是躯壳,我有我也有我的思想,我有大脑我也会自己思考。
◆ 理由2:似乎只有大人的事儿才
爸爸妈妈对我的事情总是不以为意,好像只有他们的事情才是的,我们这些“小孩子”的事都不值一提。所以,现在我有烦恼我根本就不和他们说,反正说了也没用,他们也不会重视我,也不会安慰,有时候甚至还会笑话,说什么“这点儿小事有什么,没关系”。
◆ 理由3:对我提各种要求,自己却做不到
为什么父母要求我们的事情自己却做不到,我们来指出父母的错误那就是顶嘴,而他们用吼叫的口气来教训我们就是循循善诱,在他们眼里,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别只有一个现象可以证明,就是够不够听父母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