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裙通常穿在外褂之内。按照季节,朝裙被分为冬、夏两种形制,冬朝裙用料以缎为主,缘以兽皮;夏朝裙以纱为主,缘以织锦。制作是分为两截,上用红色或绿色,下用石青色,周身折有细裥,所用纹样有严格区别:嫔妃以上可用龙纹,以下则用蟒纹。清朝后期,穿裙渐少。古代人穿裙子,一是为掩体,二是和礼节有关,并存在着严格规定。
“红裙明月夜,碧殿早秋时。好向昭阳宿,休闲女装套装,天凉玉漏迟。”杜审言的《戏赠赵使君美人》则是另一番情景。好一句“*青娥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孟浩然的诗更把长裙的风姿摹写地曼妙*。“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元稹的《晚宴湘亭》中,舞女红裙碧袖。“花低愁露醉,絮起觉春狂;舞旋红裙急,广东休闲女装,歌垂碧袖长。”
传统的百裥裙在这个时候也经过了改制:以数幅布帛为之,折成细裥,折裥之间以丝线交叉串联,因展开后形似鲤鱼的鳞甲,休闲女装衫,故被称之为"鱼鳞百裙裥",休闲女装裙,这种裙式流行于晚清同治年间,有诗为证:"凤尾为何久不闻,皮绵单夹弗纷纭。而今无论何时节,都著鱼鳞百裥裙。”至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及内外命妇,遇有朝贺、祭祀等重大礼节,都要穿著朝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