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在宋时北方的青瓷窑场中****负盛名,堪称*。于神宗元丰(1078-1085)至徽宗崇宁(1102-1106)的三十来年间,曾为朝廷烧制贡瓷。其不凡的制瓷技巧和洒脱活泼的风格对当时各地窑场产生了很大影响,得到广泛推广,由此形成了一个自北而南的范围广阔的耀州窑系。耀州窑系以黄堡镇为中心,襄括了河南宜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内乡大窑店窑等多个窑场。各窑制品均与铜川窑相似,仅由于所用原料有差别,胎质与釉色也有些微不同。 致力民间藏品出手 壹伍叁零叁七二贰一玖壹。
一般来讲,宋代早期耀州窑瓷器的装饰以刻花为主,纹饰较为简单,线条宽粗,题材以莲瓣、牡丹、菊花纹等较为常见。花纹局部不加任何装饰,图案简朴。纹饰大部分装饰于器物的外壁。
明 耀州窑刻花碗
宋代装饰技法主要是刻花、印花、划花及模印刻划相间,以刻花、印花为主。北宋中期刻花发展成熟,刀法犀利,线条刚劲有力,刀痕有斜度,是宋代刻花技法中优者。北宋晚期的印花也很精美,布局严谨对称匀衡。纹饰有缠枝莲、把莲、牡丹、缠枝菊、波浪、飞鹤、飞蛾、犀鹤、博古、海水游鱼、莲塘戏鸭和婴戏图案等,龙凤纹则是宫廷瓷器*题材。水波纹外一般刻划以六角形边线,水波中三鱼多见。婴戏图案则以荡秋千为主。宋代花纹装饰特点:早期于器面刻 划简单的花瓣纹;中期则花纹满布器面;到了晚期花纹线条大多纤巧。
1、器胎特征:早期胎有深浅两种,深者为黑灰或铁灰色,外施化妆土,浅为浅灰色,不施化妆土,均多含有黑色铁质小颗粒和气孔;中期全部为浅淡灰白色,无铁质小颗粒,不施化妆土,但有明显的白色介面层;晚期和南宋多呈灰白色,少数有浅灰和土灰色,不施化妆土。-
2、器釉特征:早期多数为青灰或青*,少数有与五代近似的青绿和淡青色;中期几乎都为橄榄青色玻璃质金莹透明度好,釉面光泽度强,釉虽薄但硬度大,很少发现唐五代尚有的流釉、堆釉和干釉现象,很少见到釉面无光和橘皮釉现象,胎釉结合非常紧密;晚期和南宋又出现了暗青、青绿、青黄、淡青、月白等多种色调。-
3、造型特征:造型清秀,底足渐小,作高窄直圈足,制作都很规整。-
4、装饰手法:有划花(五代剔花和宋代刻花的辅助手法)、剔花(宋初尚有延续,中期后不见)、刻花、印花、贴花、捏塑、镂空。-
5、装烧工艺特征:均采用刮掉器物底足釉装烧工艺。-
6、施釉特征:施满釉足底露胎。-
7、底足特征:早期底足较宽,足底往往粘有石英托珠,纹饰简单,由于初将烧柴改为烧煤,烧成气氛不稳,产品色泽与五代和宋中期相比,普遍发暗;中期壁薄质细,致密度超过此前产品,底足增高,以饰釉后再经二次精修的高窄圈足为特征;晚期盛行斗笠状小碗,以足底变矮、器胎变薄、出现鸡心底为特征,还盛行印花器。-
8、产品特征:除青瓷外,兼烧少量黑、白、酱釉及兔毫、油滴结晶釉瓷。
耀州青瓷*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不仅仅是其釉色之美。犀利洒脱,流畅随意,纹样图案丰富多彩的北宋耀州青瓷的剔刻花与印花工艺,已经达到了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颠峰颠峰水平,至今无法超越。中博耀州青瓷刻花、印花的纹样图案约有二百多种,其题材和内容包括有植物类的花卉、草木华物、枝叶、瓜瓞果实;动物类的瑞兽、珍禽、昆虫、水族;人物类的婴戏、*、戏妆;华博*造像类的飞天、罗汉、力士、*、供养人、化生;道教造像类的鹤驭仙游;以及华物山石、流云、水波、几何纹样等等。
耀州窑瓷器1998年一位香港*藏家在伦敦做过一次高古瓷器的专场拍卖,其中一件宋代青白釉刻花梅瓶*价约合38万港币。我们再看看这次宋瓷专场“漱玉供菊”之中*的宋青白釉刻花梅瓶,估价是200至300万港元,*价格则达到了904万。如果我们要介入艺术品这个圈子,这样的功课是必须要做的,而且要好好地做才能有很好的回报。
耀州窑的地位很高,在文献山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记载。刻花纹饰曾受越窑,龙泉窑刻花青瓷的影响。刻花题材丰富,牡丹纹是常见的装饰题材之一,在瓶、盘,碗、罐等器物上都可见到。纹饰采用刻花、划花、模印和堆塑多种形式。刻花和划花主要是用全属或竹做成的工具,在未完全于透的器皿坯胎刻划出各种花纹,用不同的纹饰衬托形象的立体感。该瓶器身满布缠枝茎叶的萱草纹,两面以两朵大牡丹花为主题,上下两道弦纹,布局严整。刀法生动流畅,犀利洒脱,刚劲有力。造型为小口。短颈、溜肩,身秀长,是宋代梅瓶的标准样式,可算是耀瓷中的珍品,令人百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