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化石砚曾名列五大国砚
开化石砚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北宋年间。开化古砚,有门字砚、一指砚、如意砚、荷叶砚、日月砚、抄手砚等数十种。精巧者,如唐代箕形砚,可握于掌间;壮观者,如明代的抄手双池砚,捧于双手仿佛托举着一份沉甸甸的古老文化。致力民间藏品出手壹伍叁灵,叁七贰贰,壹玖壹。
开化多山,水系发达,山石通过水流而冲刷、滚动、撞击、磨砺、搬运、沉积之后,往往细润而美观,既产砚台石,也产观赏石。
开化石砚的主要原石为国内罕见的*石水冲籽料,是被开化石友们命名为“梨皮石”的一种卵石。在开化的河道之中大致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为有外皮而内黑,皮色大多黄褐相间布满斑点;另一种为磨掉了外皮而内外皆黑的。将以其制成的砚台统称为“开化石砚”,质地圆润,哈气成珠。其外表圆润纹如*,天然随形各具特色,触之如婴儿肌肤,扣之有金石之声,内质色黑如墨,细腻坚润。一方方或大或小的开化石砚,集实用与美观于一体,充满*的美感,如缓缓挥洒一幅幅化不开的水墨眷恋图。
开化玉带砚
历*,开化砚曾多次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存的历*化县志》没有关于“开化石砚”的明确记载,且本地收藏中流传有序的开化石砚也不多。相关*称,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为开化石砚在历*没有形成产业化、规模化。
日月更迭,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与繁盛,眼下开化又涌现了一批开化古砚的研究者与传承人,使开化石砚获得*,一经展示便人见人爱,吸引了不少古玩行家、文人墨客争相收藏。
仿唐琴式砚
一件作品完成后就有了生命
开化石砚制作技艺于2015年列入衢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该“非遗”项目****代代表性传承人的张晓宁是公认的“砚*”。
在张晓宁的作品中,看似不经意的雕琢打磨,总能让一块原本平淡无奇的顽石华丽转身,化身为一方匠心独具的砚台。他刚完成的作品“开化玉带砚”,便是利用石头天然的纹理,采用历代至今不衰的素砚形制,表达朴实圆润的古代制砚线条美以及砚石中天然的五彩景色。“开化石砚呈多彩玉带状,美观朴质,十分大气。”张晓宁说,此砚砚面如镜却不拒墨,下墨快且发墨莹润如油,轻微磨时有着被砚面拉向下的吸力,是他****喜欢的砚台之一。
仿骨甲砚
在张晓宁的砚台厂内,各式各样未经打磨的石料置于一角,下午的日光透过窗户投在他身前的桌子上,一只花猫在旁喵喵叫着,丝毫未打扰张晓宁专注创作。
“好的东西不需要说太多,每一方开化石砚都有自己的*与个性,纹饰简单却经久耐看。”张晓宁说。
开化砚料品类多分布广,砚料品位也存好差之分。石品不同,所含云母、电气石、石英、黄铜矿等物质含量结构也不同。“看,这样就能看出它*亮的纹路了,上油后就是这种效果,我想将它设计成‘远山之景’的图样。”张晓宁将杯中茶水倒在地上的一块石料上说,根据不同砚料,设计出富有深远意义的主题是关键。有时拿到一块珍稀石料,为了获得创意,他会用上几个月时间来反复构思。
清*化黑石砚
根据设计好的图案,张晓宁便利用石材的自然纹理、俏色等,进行切、冲、蹭等若干方法手工雕刻,硬度达到摩氏单位4左右的开化砚石,只可使用制手工雕刻刀具。通常,他在石头上雕刻需从腰间发出力量才行,没有巧劲可用,一方小小的砚台张晓宁往往也要刻上好几天。
图案刻好后,还需要精细打磨。****后进行养护和保护,再配以砚台盒、砚台托、天地盖等。一方好砚,方寸之间,可窥天地。
集众人之力发展开化砚文化
多年来,张晓宁一直留意开化石砚资料的收集、整理,并潜心于制砚技艺,陆续开发出黑带砚、金带砚等几十种开化砚品,由此说明开化本地砚石资源的丰富。数十年间,靠着一股韧劲,他收藏了数百方开化古砚,品种达上百种。
“在我遇见的石雕艺人当中,见面****频繁的是我的师傅石翁先生。也正是在他的引导下,我制作出了****方属于自己的开化砚。”56岁的张晓宁回想起多年前的一天,石翁把他叫到跟前的场景。他欣赏了石翁收藏了数十年的几方古砚,并听其讲述开化古砚的点滴,以及当年开化古砚历史资料所缺失的遗憾。自此,收集完善开化古砚的资料便也成了张晓宁的心愿,漫漫几十年始终未减淡。
开化*砚
“现在知道开化砚的人越来越少,光靠整理典籍是不够的。”张晓宁意识到,既要体现开化古砚的完整风貌,又要不断*,制作出新时代的开化砚,如此才能让开化砚文化源远流长,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为了挖掘开化砚,让开化砚的文化、历史发扬光大,对互联网一窍不通的张晓宁买来了电脑、相机和相关书籍,学习打字、拍照、上网,摸索了三四个月时间后,终于开通了图文并茂的“开化石的博客”。他还积****赴外地参加砚展,印制开化砚画册,利用多种方式,让五湖四海的人了解开化石砚,认识开化砚石。
张晓宁从****次接触一方开化砚石,到创办一家开化砚台厂,让开化砚在中国国砚展、浙江省工艺美术精品展、衢州市工艺美术精品展等展览会上频频亮相,深受众多*、收藏爱好者等群体的好评。数十年如一日,他在复兴、发展开化砚文化的道路上洒满了汗水。
多年来,从把玩古砚到雕琢、弘扬开化砚,张晓宁躬耕砚田。而今开化石砚有了名气,他便把发扬开化砚文化的目标定格在了师带徒的技艺传承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集众人之力,开化砚文化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些民间人士看好开化石砚的发展前景,注册了公司和商标,开发和推广开化石砚。其中,“朴石天根”的主人叶春生在开化、杭州都设立了展厅,并多次参加各类文博会推介开化石砚;“只砚堂”主人徐昌田对开化石砚的包装进行了研究和精制,客商盈门。终于,开化砚作为****好的文化、旅游产品,展示着浙西大地、钱江源头的物产特色,走出了开化,走向了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