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的哥窑瓷器鉴定*
¥111元/件
中国 福建 厦门 思明区
产品属性
- 材质:
- 其他
- 产品名称:
- 哥窑瓷器
- 产品编号:
- 545234
- 类别:
- 瓷器
- 包装:
- 独立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
哥窑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罐等。论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质有瓷胎和砂胎两种,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釉色也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黄各色。从时间上讲,这里应有早晚之别,从产地说也有恐非一个瓷窑的作品,情况是比较复杂的。
流传于世的“哥窑”经典器大多源自清宫旧藏,由于这批器物与古文献中的记载的“哥窑”特征不符,而且没有考古资料佐证,因而造成了中国陶瓷**大的悬疑。
为区别于明、清文献中所记载得哥窑(龙泉章生一窑),宫中名为“哥窑”的传世品,后世鉴赏家称其为“传世哥窑”。
哥窑瓷器上布满了黄黑相间的裂纹,即“金丝铁线”,金丝指细碎的开片,呈*,铁线指大块的开片,呈黑色。金丝铁线的形成是因为瓷器在烧造过程中,由于胎质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出窑后开裂。收藏家马未都曾举例说,自家的一件新*的哥窑瓷器,夜深人静时能听见嘣嘣作响的炸裂声,这声响一直能持续一两年时间。釉片炸开后,粗的开片会渐成黑色,而细小的开片由于间隙过小,颜色进不去,时间长了,气体进去后,就氧化成了金*。
关于金丝铁线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宋代龙泉县,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亲。章村根的擅长制青瓷而闻名遐迩,生一、生二兄弟俩自小随父学艺,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学、吃苦,深得其父真传,章生二亦有*在身。章村根去世后,兄弟分家,各开窑厂。
老大章生一所开的窑厂即为哥窑,老二章生二所开的窑厂即为弟窑。兄弟俩都烧造青瓷,都各有成就。但老大技高一筹,烧出“紫口铁足”的青瓷,一时名满天下,其声名传至皇帝,龙颜大悦,钦定指名要章生一为其烧造青瓷。 老二心眼小,心生妒意,趁其兄不注意,把粘土扔进了章生一的釉缸中,老大用掺了粘土的釉施在坯上,烧成后一开窑,他惊呆了,满窑的瓷器的表面的釉面全都开裂了,裂纹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粗有细,有曲有直,且形状各异,有的像鱼子,有的像柳叶,有的像蟹爪。 他欲哭无泪,痛定思痛之后,他重新振作精神,他泡了一杯茶,把浓浓的茶水涂在瓷器上,裂纹马上变成茶色线条,又把墨汁涂上去,裂纹立即变成黑色线条,这样,不经意中形成“金丝铁线”。
哥窑釉质纯粹浓厚,不甚莹澈,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故通称“聚沫攒珠”。哥窑釉制作工艺复杂,难度较高,但是哥釉****为美观,各代皇*爱不释手。 清乾隆帝尤喜赏哥窑,尝欣然作诗赞云:“铁足圆腰冰裂纹,宣成踵此夫华纷。”
哥窑在后世备受人们青睐,但存世量****为稀少。曾有藏家说过,拥有一件*的哥窑足以为傲,如此可见哥窑的收藏价值。
哥窑瓷器****其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量。再则,哥窑瓷器的烧制工艺****为繁杂,它成器后那种浑然天成的开片及裂纹即便是由经验丰富的老道工匠操控,也无法完全呈现预期的艺术效果。这件哥窑葫芦瓶呈现青绿釉,代表了哥窑瓷器釉色之美,其工艺精湛,匠心独具,具有****的收藏价值。
哥窑瓷器部分拍卖*记录:
仿哥窑釉弦纹贯耳方壶编号:3014*价:RMB10,929,160
北宋北宋哥窑直颈瓶编号:0638*价:HKD11,500,000
哥窑月白釉印花渣斗编号:*0488*价:RMB8,800,000
哥窑天青釉花式三足洗编号:*0125*价:RMB7,500,000
以上内容为厦门*的哥窑瓷器鉴定*,本产品由厦门伯得富展览服务有限公司直销供应。
声明:第一枪平台为第三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第一枪(含网站、小程序等)所展示的产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信息内容系由会员企业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会员企业负责,第一枪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第一枪提醒您选择产品/服务前注意谨慎核实,如您对产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任何信息有任何疑问的,请与该企业沟通确认;如您发现有任何违法/侵权信息,请立即向第一枪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