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复原型瓷器*是模拟型*,补缺部分无论是瓷胎还是釉、彩,都是用与原工艺不同的材料模拟出来的。
通常是用胶模拟胎成形的效果,用漆模拟釉流淌的效果,用矿物颜料模拟彩笔绘的效果。虽然模拟和制作都是“手工”,但由于材料和工艺的不同,两者的成形过程和体现出的视觉味道还是不同的,如何让模拟的手工味道更接近制作的手工味道,缩小它们之间的效果差异,就靠瓷器*师对*材料的掌控能力和对瓷器“手工味道”的理解能力了。
虽说陶、瓷不分家,但是陶器跟瓷器之间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首先,从原料上看,陶器大多用粘土做胎,而瓷器使用瓷石或者瓷土做胎,这其中的成分有所差异,粘土中含铁量较高,一般呈红色、褐色、灰色,瓷石或瓷土主要有石英、长石、高岭土等组成,所制作瓷器胎色成白色,且透明或者半透明。其次是釉彩不同。所谓釉,古玩瓷器*,是指陶瓷表面的似玻璃质感的光亮层。陶器表面一般不施加低温釉或者不施釉,民国瓷器*,这种釉色一般是由瓷土或者陶土氧化和助溶剂组成。秦汉时烧制原始瓷和唐三彩及宋代的一些低温釉大多以氧化铅为助溶剂。高温釉则主要以氧化钙、氧化钠及氧化钾等为助溶剂,金属氧化物含量较高。再就是,瓷器*,烧制温度不同。由于胎体的差异烧制温度不同,定窑瓷器*,陶器烧制温度一般为700~1000℃,瓷器烧制温度则为1200℃以上,因此陶器相对于瓷器的致密度低,总气孔率较高,吸水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