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之路”(The ChinaRoad )发端于唐代中后期,是中世纪中*往的海上大动脉。因瓷器的性质不同于丝绸,不宜在陆上运输,故择海路,古代瓷器*,这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在这条商路上还有许多商品在传播,如茶叶、香料、金银器……。之所以命名为“陶瓷之路”,主要是因为以瓷器贸易为主的性质,也有人将这条海上商路称为“海上丝绸之路”。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唐代中后期,由于土耳其帝国的崛起等原因,“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开始削弱。“陶瓷之路”的起点在中国的东南沿海,老瓷器*,沿东海、南海经印度洋、阿拉伯海到非洲的东海岸或经红海、地中海到埃及等地;或从东南沿海直通日本和朝鲜。在这条商路沿岸洒落的中国瓷片象闪闪明珠,照亮着整个东南亚、非洲大地和阿拉伯世界。唐代史*载,唐代与外国的交通有七条路,主要是两条:安西入*道、广州通海夷道,即“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唐代商业的繁荣不仅从长安体现出来,在东南的扬州也更是如此,扬州时有“雄富*”之美名,否则就不会有李白之“三月下扬州”,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如果说陆上“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的虔诚,那么“陶瓷之路”则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同时也为殖民掠夺打开了方便之门。因此,16、17世纪以后的“陶瓷之路”,在某种意义上讲,成了殖民掠夺之路。
“陶瓷之路”是日本古陶瓷学者三上次男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作为日本中东文化调查团的重要成员,在埃及福斯塔特(今开罗)的考古发掘,*启开了这位对中国陶瓷有迷恋情结的人的心扉。于是他将多年来在世界各地对中国陶瓷的考古成果,著就了《陶瓷之道》这本影响世界的陶瓷著作,其意义深远。他在日本和世界陶瓷学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陶瓷之路》同时也让世人再一次了解和认识了这个与中国同名的“china”。
陶瓷与丝绸作为中国两大物宝,三亚瓷器*,也为中国赢得了“瓷之国”与“丝之国”的美名,然而这两条路的命名都为西方学者所为,的确值得国人好好思索一番。
陶瓷鉴定的基本知识
陶瓷鉴定是鉴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任务不单纯是鉴定其真伪,还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有四项任务:
一是断时代,
二是识窑口,
三是辨真伪,
四是评价值。
*项有些内容相互交叉,性质近似。第四项则主要是评价陶瓷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方面的价值,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鉴定陶瓷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科学手段确定古陶瓷的时代、窑口、真伪和价值;二是凭借考古和实践经验,用目测、手摸等方法断定其时代、窑口、真伪和价值。科学手段需要借助于科学仪器和精通****知识的技术人员方能进行。用目测、手摸等方法鉴定古陶瓷的科学依据有三条:一是纪年墓出土的古董,高古瓷器*,二是考古发掘的文化层,三是陶瓷本身的确切年款。依据上述三方面提供的陶瓷古董资料,对其造型、纹饰、胎釉及工艺诸方面进行综合排比分类,便可摸索出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