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丧礼包含两大理路,一是对死者****(魄)的处理,二是对死者精神(魂)的处理。沐浴、梳洗,一直到埋葬棺柩,都是对****的处理;而此时开始的奠祭,则是奉事死者精神的开始。上古时期,人们将器物放在地上叫'奠'。丧礼中把作为酒食等祭品放在地上的祭祀称为奠祭,或者径称'奠'。
牌位,又称灵牌、灵位、神主、神位等,是指书写逝者姓名、称谓或书写*、佛道、祖师、帝王的名号、封号、庙号等内容,以供人们祭奠的木牌。
寿衣,俗称“老衣裳”。人亡后,儿女为其穿寿衣,死者为男性,通常由儿子和女儿来料理,死者为女性,则由女儿和儿媳来料理。寿衣一般不用皮毛和绸缎做,怕来生变成兽类和*,多用绢棉做成,取“眷恋”、“缅怀”之意。衣裤的件数,忌双喜单。博山居民为死者做寿衣一般须要“五领三腰”,即五件上衣,三件裙裤。无论何时亡故,都要以棉衣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