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的架设一般是先选好地形,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圆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预先编制的木条方格(哈纳)架好,包顶顶部再架上固定的天窗(奥尼)支架,一般顶高约4m,周边高约2m,门大多向东或东南开,全包的外部和顶部均由轻质沙柳做成骨架,屋顶以奥尼为中心,绑扎细椽子(乌乃),呈活动伞盖式,用驼绳绑扎固定,成为一固定的圆形墙壁。圆顶陶敖直径为1.5m,上饰美丽的花纹。包顶外形均是圆锥体,通常用一层或二层乃至多层毛毡或帆布覆盖,****后用一块矩形毛毡把陶敖覆盖以过夜或防雨雪。将哈那和乌乃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两三个人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内就搭建或拆除一个蒙古包。
为了接济蒙古,清****也实行过一些劝农措施。精代初年,漠南、漠西的部分蒙古地区已经有了一定的农业基础,有一些蒙古王公也以农业为理由向朝廷乞地,康熙三十年,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向康熙奏遭:“臣思得膏腴之地竭力春耕,以资朝夕”。康熙次年派理藩院的官员划给肥沃之地,令其种植罾。对植物性食品的需求会迫使蒙古采用农业。但农业技术依然粗放落后,“田土播种后,即各处游牧,谷虽熟不事刈获,时至霜损穗落,亦不收敛,反谓岁歉”@。康熙为了扶持蒙古农业,还派专门技术人员至敖汉、奈曼等旗,教蒙古人开凿沟渠啦。康熙三十七年,对*安岭一带的蒙古人也实行过劝农,目的是为了减少蒙古人人边购粮的不便四。尽管如此,粗放耕种法一直没有改变。
在内蒙中部,贺扬灵对伊可昭盟、乌兰察布盟半农半牧区的蒙人农业也进行过描述,“蒙古人附带生产罡农业,而主要的生产是牧业,所种植的多为一些糜黍子,这亦是蒙古固有的各种。其方法,多是四月问人种,先以牛很简币地锄耙一F,就把种子下去。雨后这些种子自然会*土层里面,再过相当时期,到了秋天,就穗而结实了。他们又没有特别的钊获农具,腰上只带一把小刀子,只是胡乱割了了事。这种耕种与收获法,是****原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