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启后化裁米体,存其神韵,得其趣,通其势,饶具新理意态。不过,由于对“字势”、“手势”的过于耽迷,较之米书,魏启后书法的线条过于直白、筒单,缺乏丰富的内在变化和层次感,这是取法汉简在线条上无法避免的弊端,此可谓魏启后书法之失。
魏启后则以汉简、章草直接米元章。其源则同,其流则异。因而,其书精神飞动处,各搜其兼,魏书则如仙人啸树。
魏启后的书法,结体筑字大小参差,欹正相生,气脉连贯,于不经意处得见自然之意趣。用笔刚柔相济,正侧间用,撇如鸟喙,点如画沙,劲键律动,疏狂恣肆。提按顿挫,迅疾徐缓,燥润枯湿,浓淡虚实,无不使转自若,对应裕如,出神入化,妙手天成。
魏启后老先生广览博取,融会贯通各家笔法,集古之大成于一身,达到了志气平和,心手双畅的地步,不着一点雕琢痕迹,将帖学推向了新的峰巅,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魏启后先生在“集古自运”继古*道路上获得巨大成功。他对传统学习的认真,不仅表现在选帖上,更突出的是在临摹上。在临帖的广度上,更重视深度,每遇佳拓名迹,总是细心揣摩,反复临写。自青年潜心学书以来,不管是求学时期,还是工作以后,从未间断过临帖,寒暑不避,至老弥笃。
他所临的王羲之诸帖,以及米芾的《复官帖》等书法墨迹,不仅形神兼得,而且具有米临七帖同样的创造性,这正是他学习传统的一种印证。魏启后先生对传统的继承,并非一味好古,继承只是一种手段,*才是目的。
魏启后老先生专崇二王,博研众体,是为了融精华于自得,走出一条开拓自身优势的新路子。他以魏晋行书为基础,取章草之精髓,写钟王之神韵,得汗隶之骨骼,化米芾之风采。他那继古自运的过程,就是熟悉与把握有关传统进行扬弃的过程。他写章草,在吸取其端庄、踏实和古朴,而不是照搬章草的形式,他学晋唐人书,追求的是气质神韵;他学米芾,着重于体察米字*和墨色变化、结体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