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包的****点是易拆易装,便于搬迁,符合游牧经济生活。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勒勒车就可以运走,两三个小时就能搭盖起来。再就是可以就地取材,就地制造,民间手工艺人就能制作。还有,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和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很适合于经常移场放牧的游牧民居住和使用。
2、蒙古包是东南向而设的。这与古代北方草原民族的崇尚太阳,有朝日之俗有关。但这种东南向习惯不仅是一种信仰,更多的是为抵御严寒和风雪,包含着草原人民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和创造,因为他们居住在高寒地带,冬季又多西北风。
3、蒙古包通体呈现白色
4、蒙古包*的造型,具有计时功能。这是蒙古包与其他居室相区别的一大特点。
5、蒙古包是完全生态和环保的居室
客人除把马拴在桩上以外,可以把马绊在离包较远的地方,不能直接拴在人家的蒙古包上,但可以把马拴在羊圈门上。不能再正南或正东下马。这与蒙古人崇尚马的习俗是分不开的。
如果是贵客临门,全家人都要出迎。随着狗叫声,孩子们首先跑出来,看完回去报告大人。除了那家的****长者,别人都要赶紧出来迎接。迎客的人自己要衣服整洁,围上头巾,戴上帽子。如果迎客之中有年长的人,客人要早些下马,拉着马走过去。如果客人是长者,迎客者要在客人下马时迎上去,把马牵过来替他拴好。如果有褡裢,要帮客人解下来。不论是客人或迎客的人,除了未嫁的姑娘未成年的孩子,都要向长辈一一屈膝请安。
如果是平常经常交往的人或者附近的孩子来到门上,家里的女人或孩子跑出来把狗看住,问好以后迎进家里就行了。如果外面来了人,家里的人不知道,客人就喊:'看狗!'或者咳嗽一声给个信号。不能冒冒失失闯入,或者敲人家的门,更不能从门头上向里窥探。如果出去倒灰或倒水的时候,正好碰上客人来,就要闪在毡包旁边,或者把东西放在门后,等客人进来坐好以后,再拿出去倒掉。
现代意义上的东亚蒙古=蒙古本部(草原部落)+卫拉特蒙古(林中百姓)另有布里亚特/巴尔虎蒙古(归蒙古本部管的林中百姓)
蒙古本部=蒙古*三部+蒙古*三部+科尔沁部(东蒙古,*藩镇)
蒙古*三部=察哈尔部+兀良哈部+喀尔喀部
蒙古*三部=土默特部+喀喇沁部+鄂尔多斯部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和硕特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
蒙古本部:传统上北元帝国的残部建立的*(也就是明朝的鞑靼),现在的内外蒙古人(除*盟和外蒙科布多外)
血统上一般是牧民
语言为「蒙古语」,传统蒙文用「胡都木蒙古文」拼写
察哈尔部:传统上蒙古汗国大汗所在地,现在主要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蒙古人,另外被满清打散,散见于各地
(****人物:北元中兴之主——达延汗(明译鞑靼小王子);北元末代大汗察哈尔*汗)
兀良哈部:明末以后不存在,散见于察哈尔、土默特、喀喇沁(注意「兀良哈」和「乌梁海」是一个词的不同汉译,但此兀良哈人和乌梁海人毫无关系(图瓦人的唐努乌梁海地区))
(****人物:朱棣的兀良哈三卫)
喀尔喀部:哈拉哈河流域,传统上留守漠北的蒙古人,现在的外蒙古人
鄂尔多斯部:传统上蒙古副汗-济农的驻地,现在的伊克昭盟蒙古人
(****人物:伊克昭盟盟长世袭济农,在察哈尔部败亡后,可算是黄金家族****嫡流的传人)
土默特部:和鄂尔多斯部系出同源,现在的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包头等地蒙古人,另外,西支有一部分在青海,东支有一部分在赤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