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50、60年代,随着机构理论和伺服理论的发展,机器人进入了使用化阶段。1954年美国的G.C.Devol发表了“通用机器人”专利;1960年美****MF公司生产了柱坐标型Versatran机器人,可作点位和轨迹控制,这是世界上*种用于工业生产上的机器人。
7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得到了迅速发展。1974年CincinnatiMilacron公司开发成功多关节机器人;1979年,Unimation公司又推出了PUMA机器人,它是一种多关节、全电动驱动、多CPU二级控制;采用VAL*语言;可配视觉、触觉、力觉传感器,在当时是一种技术****的工业机器人。现在的工业机器人结构大体上是以此为基础的。 这一时期的机器人属于“示教再现”(Teach-in/Playback)型机器人。只具有记忆、存储能力,按相应程序重复作业,但对周围环境基本没有感知与反馈控制能力。这种机器人被称作*代机器人
床上下料机器人系统主要由工业机器人、料仓系统、末端夹持系统、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等以及客户端匹配的数控机床组成的自动化系统,通过系统集成,可以实现单台机床、加工单元、流水线和柔性加工单元的机加工自动化
机床上下料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相结合,可以实现所有工艺过程的工件自动抓取、上料下料、装卡、工件移位翻转、工件转序加工等,能够****大的节约人工成本,****生产效率。特别适用于大批量、小型零部件的加工,如轴承套(座)、电机端盖、增加涡轮、换向器、刹车盘、汽车变速箱齿轮、金属冲压结构件等等
机器人行业发展与全球制造业转移息息相关机器人行业发展,特别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与全球制造业转移息息相关,机器人替代人将是全球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一部分将详细阐述这一过程。
从产业角度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先从劳动力成本高的地区转移向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但随着发展中*(如中国)人口红利渐渐消失,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机器人替代是未来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当使用机器人的成本降低,以机器人替代人力更为划算时,这条轨迹也许会逆转,制造业将部分回归美国本土。
然而,由于很多制造业产业链都在中国,因此很难全部转移出去。这些巨大产能未来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实现自动化。伴随国内自动化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中国有望崛起几家本体机器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