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传入中国后,与本土文化*,逐渐改变自己的面貌,融入到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儒佛道三位一体形成华夏文化主流。魏晋时,人们以老庄解释*,东晋以后佛学又与玄学趋于合流,深为士大夫们所欣赏。直到南北朝时期,*的*地位连同它深入人心的精神文化影响一并如日中天,特别是禅宗初祖达摩东渡来华,中国禅宗由此肇始。各地造佛修寺蔚然成风,作为祭祀礼器的香炉已被普遍使用。
宋代山西介休窑香炉造型别致,施釉均匀,白中泛*泽莹润,釉面带有密密麻麻的细小开片,做工精美,格调高雅,是我国古代香炉发展中比较少见的。过去,有人将此炉视为灯具,但陕西耀州窑博物馆将其作为香炉展出。还有人认为这尊香炉可看到唐五代时期,但我觉得在断代时还需留有余地,毕竟介休窑烧造高峰期在宋代。
这尊香炉高10.5厘米,面上直径11厘米,香炉的口沿为厚唇,自然下垂,形成小坡度,厚唇宽度为3厘米,看上去十分自然和谐。炉心为圆形状,深约6厘米,内里露胎,清晰地留下了当时工匠手工拉坯的痕迹。底座呈喇叭口敞开,不施釉,露出灰白色的胎骨,足底还遗留三只烧制时所用的支钉。整个器物分成三层,由小及大,十分规整。香炉器物虽不大,却符合宋人“小器大做”的原则。看上去大气*,古意盎然,拿在手中把玩,赏心悦目。
宋代山西介休窑香炉造型别致,施釉均匀,白中泛*泽莹润,釉面带有密密麻麻的细小开片,做工精美,格调高雅,是我国古代香炉发展中比较少见的。过去,有人将此炉视为灯具,但陕西耀州窑博物馆将其作为香炉展出。还有人认为这尊香炉可看到唐五代时期,但我觉得在断代时还需留有余地,毕竟介休窑烧造高峰期在宋代。
这尊香炉高10.5厘米,面上直径11厘米,香炉的口沿为厚唇,自然下垂,形成小坡度,厚唇宽度为3厘米,看上去十分自然和谐。炉心为圆形状,深约6厘米,内里露胎,清晰地留下了当时工匠手工拉坯的痕迹。底座呈喇叭口敞开,不施釉,露出灰白色的胎骨,足底还遗留三只烧制时所用的支钉。整个器物分成三层,由小及大,十分规整。香炉器物虽不大,却符合宋人“小器大做”的原则。看上去大气*,古意盎然,拿在手中把玩,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