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为桃金娘科蒲桃属植物丁香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E. aromatica Baill.;Syzygium aromatica (L)Merr. et Perry],以花蕾和其果实入药。花蕾称公丁香或雄丁香,果实称母丁香或雌丁香。在花蕾开始呈白色,渐次变绿色,****后呈鲜红色时可采集。将采得的花蕾除去花梗晒干即成。【****】:温中、暖肾、降逆。
【*】:治呃逆、呕吐、反胃、痢疾、心腹冷痛、痃癖、*、癣症。
【性味归经】:辛,温。①《开宝本草》:“味辛,温,*。”入胃、脾、肾经。①《汤液本草》:“入手太阴、足阳明、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胃、肾四经。”③《本草新编》:“丁香,有雌、雄之分,其实治丨病无分彼此。味辛,气温,纯阳,*。入肾、胃二经,又走太阴肺丨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5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用药忌宜】: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李杲:“气血胜者不可服,丁香益其气也。”《本草经疏》:“一切有火热丁香证者忌之,非属虚寒,概勿施用。”
【*配伍】:《雷公炮炙论》:“不可见火。畏*。”
【别名】:丁子香(《齐民要术》)、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鸡舌香(《本草纲目》)。
【*名】:丁香、公丁、公丁香
【商品名】:丁香、公丁香。以花蕾干燥、个大、饱满、色棕紫而新鲜、香气浓烈、油性足者为佳。
【药用部位】:本植物的树根(丁香根)、树皮(丁香树皮)、树枝(丁香枝)、果实(母丁香)、花蕾蒸馏所得的挥发油(丁香油)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马来群岛及非洲,中国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药材主产于坦桑尼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中国广东有少数出产。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
【炮制方法】:采下后除去花梗,晒干。
【栽培技术】:请参考点击词条 -- 公丁香
【观赏特性】 观叶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
【含测指标】本品含丁香酚(C10H12O2)不得少于11.0%。[3]
【药理作用】有增加胃液分泌、**、*、*,*炎、镇痛、*缺氧、**、抑菌作用。
【使用注意】不宜与*香同用。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1、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丁香50克,干*50克。焙干,捣罗为散。每服5克,煎人参汤下,无时服。(《简要济众方》)[1]
2、治小儿吐逆:丁香、*(生用)各50克。同研为细末,姜汁和丸,如绿豆大。姜汤下三、二十丸。(《百一选方》)
3、治朝食暮吐:丁香十五个研末,甘蔗汁、姜汁和丸莲子大,噙咽之。(《摘元方》)
4、治*,止吐:丁香十四枚,以酒五合,煮取二合,顿服之。用水煮之亦佳。(《千金翼方》)
5、治久心痛不止:丁香25克,桂心50克。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热酒调下5克。(《圣惠方》)
6、治痈疽恶肉: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药护之。(《怪证奇方》)
7、治食蟹致伤:丁香末,姜汤服2.5克。(《证治要诀》)
8、治鼻中*:丁香绵裹纳之。(《圣惠方》)
丁香,为木犀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为哈尔滨市市花,是****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
宜忌人群
宜食丁香适宜寒性胃痛、反胃呃逆、呕吐者食用,适宜*者食用,适宜腹部冷痛、脾虚泄泻、慢性*、*者食用,每次5~10克;宜作为调味品食用,可以芳香开胃,增进食欲。
忌食胃热引起的呃逆或兼有口渴口苦口干者不宜食用;也不宜与中药*同食;热*及阴虚内热者忌食。此外,女性月经期间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