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猪倌”的创业路

2012-05-05 09:59:16 690
[导读]一个“80后”的名牌大学硕士毕业生,放弃10多万元的年薪,放弃大都市里的繁华,回到家乡的小乡村,回到父母身边,接过父亲留下的种猪场,整天与猪为伍。

——记余江中童种猪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顺

  一个“80后”的名牌大学硕士毕业生,放弃10多万元的年薪,放弃大都市里的繁华,回到家乡的小乡村,回到父母身边,接过父亲留下的种猪场,整天与猪为伍。两年间,他从畜牧专业的门外汉成长为经营猪场的行家里手,而他的种猪场规模也实现了翻番。回顾他的创业之路,确实显得与众不同。他就是江西省农业创业明星、鹰潭市十大杰出青年农民、鹰潭市畜牧业商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余江中童种猪有限公司总经理许顺。日前,他又被评为我市十大创业先锋。

  许顺出生于1983年。2009年12月,这名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工学硕士被深圳一家大公司录用。凭借着出色的工作能力,一个月之后,他的月工资就由8000元涨到1万元。正当他越来越适应自己的工作,越来越适应都市生活的时候,远在家乡的母亲打来电话,告诉儿子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再继续管理父亲生前辛辛苦苦创办起来的养猪场,希望他能回家接管。

  一方面是自己心爱的工作和舒服的生活,一方面是母亲的召唤和父亲的遗愿,许顺内心很是纠结。但作为家中唯一的儿子,他考虑到照顾年迈的母亲和坚守父亲创下的基业,最终还是决定回到家乡,接手种猪场。

  2010年春天,许顺辞去工作,回家当了一名“猪倌”。他不是学畜牧专业,接手种猪场之初,压力很大。由于当时正是疫病爆发期,周边的养猪场都出现了疫情,且当时商品猪市场价格正在暴跌。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加上当时对进货渠道不熟悉,对市场规律把握不准确,他经营的养猪场在短短三个月之间就亏掉了30多万元。

  刚一上位,就遭受如此巨大的打击,许顺犹豫了。“有点想打退堂鼓,想一走了之,回到大城市,去干自己熟悉而且喜欢的老本行。”他告诉记者,“但作为家中唯一的男人,就要敢于担当,就要负起责任。”在母亲的鼓励下,他重整旗鼓,开始认真思索养猪场的出路。

  许顺开始没日没夜地学习畜牧业的科学饲养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并制定出一个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和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随后,他高薪引进了一批本科学历以上且具有丰富经验的猪场管理人才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并与江西农大、农科所等高校、部门建立了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战略伙伴关系;同时加强防疫,引进先进的疫病净化技术,对猪场里的每只母猪进行血样检测,对带有病源的猪进行淘汰,确保从源头上杜绝疫病的发生。

  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猪场终于走出了一条母猪——繁殖——育肥——配种的科学养殖之路。如今,猪场的规模达到了原来的两倍,能繁母猪达到688头,年出栏种猪、商品肉猪达1.5万头,存栏6000多头。

  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许顺没有忘记带动、帮扶周边的乡亲们共同致富。他经常带领公司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家中,免费为他们传授饲养管理、疾病控制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积极帮助其他创业大学生建立融资渠道;遇到经济特别困难的农户,还免费为其提供种猪和精液。据统计,许顺共帮扶周边200多户农户从事生猪生产、养殖,并带动20余名当地村民就业。

  谈起公司的发展蓝图,许顺说,首先是扩建种猪场,为周边生猪发展增加优良种猪供应和提供优质精液、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和开展有关养殖技术服务,带动我市生猪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做优。接下来,他希望增加无公害商品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计划建成年出栏无公害商品猪2万头的标准化生猪生产基地。他还有一个更大的目标——兴建一个年可消化10万头商品活猪肉制品的深加工企业,缓解滞销时活猪销难的困难,降低养猪行业风险,填补我市肉制品深加工业空白。同时,积极开展标准化基地、无公害产地产品和绿色产品认证,实现对生猪的饲养、检疫、屠宰、加工、配送、销售各环节的严格控制,推进猪肉产品品牌的建设,打造省、市名牌产品;配套建设环保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利用畜禽干粪发酵加工生产环保生物有机肥,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第一枪网意见及观点,亦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第一枪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问题请联系media@d17.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