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南昌扩大城区版图是实质性推动
●南昌发展潜力与武汉、长沙旗鼓相当
“南昌规划将新建县的生米镇纳入红谷滩新区,可以说是以做大做强,更好开展三大城市群的联动的实质性推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本报记者。虽然同为长江中游中心城市,南昌与武汉、长沙相比,在区划面积、经济总量等各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随着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南昌开始着手区划调整的布局,其发展势头和潜力与武汉、长沙要旗鼓相当,从而更好地联合。
●武汉、长沙、南昌形成一个天然的“金色中三角”
长江中游地区因长江相连,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所属城市群的三大城市群地域相连,三大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武汉、长沙、南昌呈三角形分布,形成一个天然的“金色中三角”,核心城市之间交通便利,公路、铁路、水路已连接成全方位、立体式的大网络格局。
就长江中游地区来看,武汉是国家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具有相对完整成熟的产业体系。武汉城市圈位于湖北省东部,规划区域包括武汉、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九市。该区域是湖北人口、产业、城市最为密集的经济中心区。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为“3+5”的模式,其核心是长、株、潭三市,而辐射周边岳阳、常德、益阳、衡阳、娄底五市,是湖南经济社会、文化中心。已经实现了交通同管、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保同治。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以南昌为中心,包括景德镇、鹰潭,以及九江、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市的部分县\(市、区\),共38个县\(市、区\),国土面积为5.12万平方公里。以全省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全省近50%的人口,创造了约60%的经济总量。
●三省携手发展,将惠及近亿民众
根据已有的数据显示,2010年珠三角区域的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13.11%、长三角区域的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19.24%,环渤海区域与长三角区域相当,其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19.63%,赣鄂湘三省区域生产总值相加在全国所占的比例,比较接近珠三角区域在全国的地位。
“三省握掌为拳,可以寻获最佳的发展跳板,显现出1+1+1大于3的效应。而中三角区域内人口总量9000多万,经济总量2.5万亿元。一旦携手发展,将惠及近亿民众”该官员称。
B 三省联动可挺起中国“龙腰”
●三省的合作,颇有历史渊源
“将要推出的联动发展对于中部的赣、湘、鄂的发展而言,将会是一个拐点。”一直参与和推动三省联动发展的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向记者感叹到。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在国家层面已引起关注。在2011年的12月下旬,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院士与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院士率调研组来赣,就“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及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情况进行调研。
三省的合作,回顾历史颇有渊源。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汉冶萍”由汉阳铁厂、大冶铁矿和江西萍乡煤矿组成,是中国第一代新式钢铁联合企业。1987年5月成立的武汉经济协作区是我国中部最大的经济合作组织,囊括了赣鄂湘三个城市群中的所有城市。许多南昌人办的第一张招商银行的银行卡,来自武汉分行在南昌设立的分支机构。如今国家设在武汉的华中电网、长江水利委员会、人民银行等机构,仍管辖赣鄂湘等省份同业,外国驻汉总领事馆和外资银行武汉分行,业务通常也覆盖三省。
[pagebreak]●长江中游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
“在国家的政策层面,推动三省联动发展已有部署。”麻智辉说,2009年,国务院批复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随后国家发改委又出台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年,国务院颁布《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构成的“长江中游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在我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更提出加快构建“沿长江中游经济带”,鼓励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加强联系,建设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从目前三方的状态而言,却是竞争大于合作。”在麻智辉看来,三省联动发展其实早可以行动,我省的经济专家也多次发出呼吁。从区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看,该区域发展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区域内现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是三省经济精华集中地带和城市化水平最高地区,而且是支撑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主导地区和核心地区,未来中国经济的增长,长江中游地区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去年中部六省全部跻身“万亿俱乐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西部和东三省相继领政策之先,经济蓬勃发展。在全球经济格局中,中国沿海地区成为世界工厂。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率先发展,成为公认的中国经济增长极,谓为‘三极’。而中部则有一句‘不东不西,不是东西’的调侃之语显现出尴尬,中部塌陷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困局。”麻智辉说,随着中国经济由外向型转向内外并举,居民收入提高和中产阶层的扩大,新形势下,生产中心、流通中心、交换中心正加速向内地转移。去年,中部六省全部跻身“万亿俱乐部”,中部整体崛起已成大势。三省联动发展,使长江中游城市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发挥“火车头”作用,让中国的“龙腰”挺起来。
C 需合作与规划不能是“一袋土豆”
●我省提出加快形成城市群内的水运大通道
“与已有的‘区域前三级’相比,中三角区域要真正得到发展壮大,最需要的就是三省之间合理有效的合作与规划。”麻智辉说,如果没有合作、规划和协调,就会犹如“一袋土豆”,很难融合到一起。
在我省相关单位出台的课题中,提出加快形成城市群内的水运大通道,构建以长江为主干,以汉江、湘江、赣江、鄱阳湖、洞庭湖为补充,形成沟通城市群的三省水运大通道;以南昌、武汉、长沙与周边重点城市之间的沟通与联系为重点,构建省际高速公路骨架通道,加快普通公路建设,将长江中游地区打造成为全国公路主枢纽;打造南昌昌北机场、武汉天河机场、长沙黄花机场成为集本地运量集散功能、国内和国际中转功能为一体的门户枢纽机场,加快形成干线与支线航班紧密衔接、区域枢纽与小机场分工合作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最终在长江中游地区基本形成功能较为完善、结构层次清晰的连接城市群、辐射全国的航空枢纽体系。
●建立长江中游地区统一的生态保护标准
同时,建立统一的生态保护标准,建立长江中游地区统一的废弃物和污水排放标准,制定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管控政策,统筹规划区域内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区域内统一的水域保护条例;建立统一的生态保护监测网络,建立长江中游地区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生态环境的敏感区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环境保护需求和重点企业环境治理等实现信息共享;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完善区域内常规性联合检查机制、突发性污染事件的事故处置机制和污染防治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机制。
建立保障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法规体系
在政策协调方面,建立保障区域经济合作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区域的共同立法和执法来规范长江中游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联手制定长江中游地区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营造区域经济发展无差异的政策环境;清理阻碍生产要素在整个区域顺畅流动的地方政策,消除以行政区界为依据的一切歧视行为和做法。
“基于目前产业存在同质的现象,要形成产业对接机制。”研究课题中表示,要建立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对接机制,实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不同区域的有效协作,通过差异化、技术创新等手段来实现城市群内不同区域之间产业的良性竞争,进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到城市群内“多赢”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