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坤福堂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主营:骨科,儿科,妇科,保健贴膏贴剂

有病症的孩子千万不要错过三伏贴

发布时间:2019-07-1269次浏览

三伏贴:

三伏贴理论源自中医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是世界上最早的预防医学。利用全年中阳气盛行的三伏天,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中药制成外用膏剂,在三伏天将中药敷贴在特定穴位上预防秋冬发作的疾病。

《黄帝内经》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夏季热的时候,根据《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的阳气也在体表最盛,经络气血流注最盛。这时是补足体内阳气、祛除寒邪、湿邪的时机。


三伏天排寒项目说明

三伏天小儿排寒调理,专门针对茵栀黄后遗症(经常腹部疼痛)、过敏性鼻炎(冷空气过敏)、过敏性哮喘、虚寒体质的孩子。

三伏天排寒适合调理哪些病症

一、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冬季容易反复感冒、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

二、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肠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口周发青,茵栀黄后遗症(胃寒厌食、肠系淋巴结肿大、肠系淋巴发炎等日久腹痛、反复疼痛者)

三、小儿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厌食、遗尿者!


三伏贴贴敷方法

1肺系病症:

操作要点:通宣理肺,宣通表里

操作穴位:肺腧穴、膻中穴、神阙穴、肾腧穴


2脾胃病症:

操作要点:温下元、散寒气

操作穴位:神阙穴、命门穴


3三伏贴

三伏贴的核心理论根据《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原则施以冬病夏治,内病外治的方法,借助三伏天气温高阳气最盛,陈年宿疾症状较轻,人体毛孔张开,药物易由皮肤吸收增加药效。


坤福堂小儿推拿三伏天排寒调理时间

初伏:2019年7月12日—7月21日 共计10天;


中伏:2019年7月22日—7月31日 共计10天;


次中伏:2019年8月01日—8月10日 共10天;

末伏:2019年8月11日—8月20日 共计10天;


每伏头天为开伏的日子,为调理的开始时间。

每十天为一疗程,每伏开始的头天开始做,十天后停止,下伏开始的头天再开始做,连续十天。

三伏贴辅助的方法

三伏推拿:

借助天时——夏天阳气最足的时候,把身体存积的寒.湿.热.毒.邪通过疏通经络排出体外。

三伏灸:

三伏天人体内的阳气也最充沛,热能温阳,阳能祛寒,人体毛孔大开,三伏灸借助天时, 灸能辛温,逐痰,能一举扫荡体内的阴寒之气,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防止冬季复发。

注意事项

1、三伏贴虽好,使用时也有一些注意事项。为确保三伏贴的疗效,一般要贴4-6小时,贴药时局部会产生发痒发热等不适症状,皮肤较为敏感患者,贴药时要仔细留意皮肤状态。当然,不同医院制定的贴药时间可能有所不同,实际操作时应当听从医生指导。

2、贴药时不建议进入空调房,皮肤毛孔遇冷收缩会影响药效。也不建议运动和洗澡。

3、此外,6个月以内的小儿、孕妇、急性病治疗期、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贴敷部位皮肤存在破损和皮肤过敏性体质的人都不适宜应用三伏贴。

4、贴敷后四小时内,应禁止食用生冷食物及饮品。

5、贴敷后,应把宝宝汗液擦干后出门,注意避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