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体表黏液丰富。体背及体侧2/3以上部位呈灰黑色,布有黑*点,体侧下半部灰白色或浅*。栖息在不同环境中的泥鳅体色略有不同。 [2] 泥鳅背鳍无硬刺,不分支鳍条为3根,分支鳍条为8根,共11根。背鳍与腹鳍相对,但起点在腹鳍之前,约在前鳃盖骨的后缘和尾鳍基部的中点。胸鳍距腹鳍较远,腹鳍短小,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后方,腹鳍不达臀鳍。尾鳍呈圆形。胸鳍、腹鳍和臀鳍为灰白色,尾鳍和背鳍具有黑色小斑点,尾鳍基部上方有显著的黑*点。
泥鳅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特别适宜身体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小儿体虚盗汗者食用,****于生长发育;同时适宜老年人及有*疾病、*患者及放疗*后、急*及黄疸之人食用,尤其是急性黄疽型肝炎更适宜,可****黄疽和转氨酶下降;同时适宜*、皮肤疥癣*之人食用。
有了市场销路,发展养殖就有了动力。尤其是由于市场需求量*,人们加大了捕捞天然泥鳅的力度,再加上*及工业“三废”等的污染,使得天然泥鳅资源急剧减少,仅靠捕捞早就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于是,人工养殖泥鳅开始在各地发展起来。中国的泥鳅繁育和养殖起步较晚,1985 年随着泥鳅人工繁殖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泥鳅养殖业才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方如江苏、浙江、广东、湖南等省进行的苗种繁育和养殖推广工作,成效显著。泥鳅人工繁殖的苗种可以和四大家鱼的苗种一样批量供应,池塘养殖成鳅,每667 平方米产量可高达1 000 多千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