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金冠陶瓷有限公司

主营:陶瓷

陶瓷百科︱什么是苏打烧?

发布时间:2021-10-21837次浏览

现代陶瓷创作形式多种多样,从传统的集体性劳动演变为的、个性化的创作,呈现结果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功能性、观赏性,更多融入了创作者观念、审美以及创意、设计。而从材料、制作、加工到烧成都可以用科学去诠释,今天百陶君想和大家探究的是熟悉却又陌生的烧成工艺——苏打烧。

 

 

 

 

 

 

苏打烧(sodafired)是由盐烧(saltfired)改进而来的陶瓷高温烧成方式,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迅速发展起来,常见于现代柴窑或气窑中。

 

这种烧成工艺特殊在,当窑内温度升至1200℃以上时,将小苏打喷入窑炉内,让钠与坯体里的二氧化硅充分反应,产生玻璃质,形成的釉面效果。

 

 

 

苏打烧

 

窑内气氛、是否上釉、泥釉成分、苏打用量都会影响作品的表现效果。每件苏打烧作品都有着一定的随机性和性,效果丰富多变和结果的不可控也成为苏打烧令人着迷的特质所在。

 

 

 

苏打在柴窑里的瞬间化学反应

 

 

 

苏打在瓷器上产生的效果(灰色釉面)

 

和很多事物一样,盐烧工艺的发现也是偶然性的。大约在700多年前的德意志法兰克人时期,窑工烧窑时无意中发现用海上漂来的木头为燃料,能给陶器带来特殊的装饰效果。

 

原来木头长时间海水浸泡后吸入了大量盐分,盐分中的钠与陶土里的石英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具有封闭作用和一定光泽的保护层,我们称其盐釉。慢慢地,投撒食盐成为当地柴烧的一道需环节。

 

 

海盐

 

 

现代盐烧过程中的投盐

 

 

现代盐烧过程中的投盐

 

盐能帮助草木灰釉的熔融。而且,在相当低的温度下,盐里面的氯化钠分解成钠和进入窑炉内的各种角落和缝隙。当氯暴露在湿气中时,形成了盐酸,从烟囱中飘走。剩余的钠与粘土中的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结合,在作品表面形成釉。

 

盐酸生成的是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剧体,污染空气且有一定的腐蚀性,缺乏保障的烧窑会对作业者带来大的伤害,甚至引发猝死。

 

 

盐烧时的状态

 

 

 

盐烧陶瓷作品

 

 

盐烧作品釉面的变化

 

直到1970年代,盐烧仍是陶艺家常用的烧成技术(至今依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他们认识到盐烧会带来一定的污染。为了寻找无氯、低污染的盐釉替代品,陶艺家们进行了无数次创新实验,包括使用各种添加剂。

 

美国阿尔弗雷德大学几名研究生取得了突破——用苏打取代食盐。此后,含有碳酸钠的蒸汽釉被广泛采用,成为西方现代柴烧/气烧中的主流。

 

注意这个关键词:现代柴烧,这是1950年代末现代陶艺出现之后的产物,几乎与此同时,带有明显表演性质的现代乐烧也在美国流行开来。

 

 

 

 

 

现代柴窑

 

 

 

 

气窑,可用于苏打烧

 

 

苏打烧过程中的添加苏打

 

 

苏打烧烧成前后

 

高温下苏打产生二氧化碳而不是盐酸,汽化后也不会像盐那样进入任何角落和缝隙,但确实会产生更明亮、鲜艳的颜色。所以,陶艺家在创作时,会在作品内部上一层釉,因为苏打蒸气很难进入这些部位。

 

陶瓷作品上,苏打蒸汽经过的部位会形成丰富的光泽,而未到达的也会产生火痕或橘皮效果,正是这些不同的呈现构成了苏打烧的丰富外观。

 

 

苏打烧作品

 

在苏打烧刚刚流行时,大多陶艺家还只是试图模仿盐烧效果。随着他们对苏打烧实验和探索的深入,对这一烧成方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苏打蒸气本身不会着色,但会与粘土(或泥浆、化妆土)中的氧化铝、二氧化硅和铁发生反应,产理或颜色。

 

所产生的颜色或是黄红相间的橙色,浓郁的棕色、金色和棕褐色。如果窑中有一些铜元素,可能会出现粉红色。含钴的釉料还会出现蓝色。柴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会增加灰色调,看起来像瓷器上的鲨鱼皮。

 

苏打烧作品

 

为什么会是苏打?苏打到底有什么用?

 

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NaHCO₃)的苏打或小苏打,是从原盐、石灰石、或氨中提炼加工而成的无机化工原料,高温下会产生结晶水,一般作为玻璃、化学品、洗涤剂及其他重要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材料。

 

当窑内气氛处于还原状态时,将苏打以温水溶化,间歇式用喷枪喷入窑室,溶液迅速汽化并被火焰携带沿着气流方向飘落在坯体表面(落灰也是如此),钠元素与裸坯或坯体表面釉料直接化学反应,形成深浅不同、颜色不同的结晶层。

 

 

小苏打

 

 

 

 

苏打气化后随火焰走向流动

材质,瓷泥;椭圆形部位为支钉痕迹

 

 

 

 

苏打烧作品,右下无釉部分为火痕

 

 

 

 

苏打烧作品

 

相信仍然有人会问,为什么会这么丰富的色彩?又为什么会是绿色或紫色?只能说是这些器皿位置靠近燃烧室,而柴烧或气烧的强还原气氛使得颜色变化。

 

受气候、窑炉构造、升温曲线等因素影响,在现代柴窑、气窑中的强还原气氛是较难把控的,对烧成方法、装窑技巧要求很高,所以蓝紫色在是很难得的。

 

而今,苏打烧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可裸烧,可装饰化妆土或高温釉料,还能加入其它熔剂,也不再只是盐烧的2.0或3.0版。苏打烧以它不可预知的颜色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

 

 

 

任何艺术形式的进化和演变,都与人类对美的追求、科技的发展、思想的升级、经济的繁荣不无关系,当陶瓷创作可以用科学去解释或实现的时候,才成为人人皆可学的大众艺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