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叙述方便,我们从材料、人员和通过招*选队伍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看看材料方面的问题:
近二、三十年来,古建****修缮没有干木料可用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已经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古建修缮项目。在过去,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以房二公司为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房修二公司的仓库里存放着大量的木材,随时供选用,因为那时是计划体制,古建修建单位可以根据*有关部门下达的任务事先把木材准备出来,风干备用。故宫这样的大的文保单位也备有大量的木材。但自从完全企业化市场化之后,在一项工程确定谁中标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企业会拿出大笔资金事先买下木材存放待用。尽管****管理部门要求修缮古建筑必须用干木料,但是由于市场上根本买不到干料,这只能是一句空话。湿木料用于古建筑****维修危害非常大,一是糟朽,二是干缩,不可避免。砖、瓦材料的生产,也存在用样问题。由于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等方面影响,过去严格的砖瓦生产工艺,现在一般都不采用了。现在出的砖瓦,无论规格、密实度,都与明清时期存在很大差距。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保护工程的维修质量。
以上,我们从材料、队伍和招*手段三个方面进行了粗略的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到,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招*程序选择队伍修****的现行机制不适用于****古建筑保护维修。事实已经证明,这种做法不利于*****原则的贯彻,不利于****古建筑“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即原真状态的保护。结论是:企业模式和市场竞争机制不适合****古建筑修缮保护事业,应当进行调整。
怎样调整?在这里,我们也就想到的相关问题谈几点意见:
做为一步,可以先把*文保单位的修缮剥离出来,交由专门从事****保护修缮的****队伍来做。省、市(县)级****可继续由企业来修,经过一段的试行,总结经验,再逐步实现完全的剥离。
********修缮队伍的人选要经过严格考试,择优录取,可以先建立省*的队伍。人员、数量、规模要根据本省、本地区的*文保单位的数量来定。技术人员的选择要本土化,要熟知、精通本地域建筑的工艺技术和文化特色。队伍一旦选定要固定下来,不能今天修****,明天又去刨白薯种萝卜。对****从事****修缮保护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要从经济待遇、社会地位、职称设置等方面给与充分考虑,要对他们进行经常的技术、业务、****意识的培训教育,还可以*他们学习国内外的****经验、理念和做法。对于当前企业执行的古建定额要做适当的科学的调整,使****保护工程修缮定额既能够发挥约束作用,又能确保把****修好。
西方很多*,修****的都是“古迹保护建筑师”和“技师”,是高水平、高层次的****技术人员,****的《****宪章》就是由这些人起草的。我们中国的****保护工作者也应当达到这个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国的****古迹得到妥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