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原水设备有限处理公司

主营:水处理设备,纯净水设备,软化水设备,超纯水设备

增强城市供水能力

发布时间:2012-03-09220次浏览


增强城市供水能力

 

污水处理设备,水利建设,水处理设备

  ****供水保障

  增强城市供水能力

  遵循公平性、有效性、可持续性的原则,我市对全市水资源配置格局进行调整,基本形成与城镇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供水保障体系,水资源供需矛盾得到有效****。“十二五”期间,我市将****127亿元实施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南水北调水,通过总长223公里的18条输水管道与25座地表水厂、配水管网和4座调蓄水库,供市区及13个县(市)的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配套工程主要包括输水工程、调蓄工程、地表水厂、配水管网、地下水源井更新改造和管理工程等。

  通过建设沙河应急水源工程、滹沱河水源地应急供水工程、城市供水工程等,****城市供水能力。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努力扩大回用水利用范围,科学规划回用水设施及用水企业,保障回用水有稳定的用户。至“十二五”末,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85%,市区达到95%,各县(市、区)县城达到85%,重点建制镇达到50%;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市域达到25%,中心城区达到30%。

  预计2015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成后,我市将逐步形成“三横一纵”,以及地表水、地下水综合利用的水资源配置体系。在南水北调工程通水的前提下,全市年可供水量达到35.06亿多立方米,年总需水量为35.2亿立方米,只缺水0.14亿立方米,全市水资源供需基本平衡。

  “十二五”期间,我市水利改革发展将坚持“民生优先、统筹兼顾、人水和谐、****主导、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步伐,基本建成高标准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配置合理的水资源供给体系、和谐优美的水环境维护体系、健全完善的水管理制度体系,从根本上扭转我市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

  发展民生水利

  ****可持续发展

  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将把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任务,把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举措,以大幅提升水利保障能力为核心,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加大水利建设投入力度为支撑,科学治水、依法管水、统筹配水、节约用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水利可持续发展,为保持全市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根据《石家庄都市区域防洪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安排与中心城区防洪密切相关的南北防洪堤工程、滹沱河防洪整治工程、机场防洪堤工程等项目建设。对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至3000平方公里的11条中小河流的25段河道进行整治,以洪涝灾害易发区为重点区域,以保护人口集中城镇、乡村密集区及集中连片农田河段为治理重点,采取加固或新建堤防、河道清淤疏浚、护岸护坡等措施进行重点整治。 对老化失修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中型病险水闸、小型病险水库、大中型水库附属工程等进行修复、更新、改造及新建,****综合防御能力。

  加大农饮建设

  保障农业和农民用水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力度,计划总****14.1亿元,新打配套机井4330眼,铺设管道51200万米,使282万名饮水不安全人口的饮用水全部达到国家饮水安全标准。

  采取“连、改、蓄、治、修”措施,总****25.2亿元,突出抓好灌区综合整治。通过对全市主要渠系进行综合治理,形成东西以石津灌区为主线,南北以南水北调为主轴,总长1.8万公里的农田水网体系和6条水生态景观带。对西部山区121条支渠进行改造延伸,建设渠系连通工程15处;分阶段实施冶河、绵河两个大型灌区和群众、口东等14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完成干支渠道防渗加固1000公里,****灌溉面积9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5万亩;完成渠道清淤5170公里,渠系生态绿化994公里,渠系道路335公里;修建田间工程3.15万处,恢复灌区灌溉面积70万亩。

污水处理设备,水利建设,水处理设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