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贝莎告诉你如何调教多动型孩子
学会正面管教,小伊告诉您对于管教“多动孩子”的多个建议 :
1 认可并经常赞扬孩子的优点。
我们整天生活在阳光、空气中,所以我们很了解阳光和空气的作用。如同我们都很了解身边阳光和空气一样,妈妈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长,所以妈妈也是熟知孩子想法、感受和优缺点的人。但很多时候,就
像我们不懂得感激阳光和空气一样,猴型孩子的妈妈也有可能忽视孩子的优点。朝气蓬勃、坦率、毫无掩饰、出人意料而又具创造性、好奇心和求知欲强等等这些都有可能是孩子所具有的优点。
父母给孩子下达明确的指示之后,如果孩子努力去做了,就要给予表扬。孩子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父母和孩子说话时要看着孩子的眼睛,而且指示要明确。
2 对孩子的行为要及时做出适当的反应。
作为孩子的妈妈,反应和指示要有迅速有力。如果妈妈属于偏文静的气质,那么孩子会觉得妈妈的反应力度不够。
孩子的妈妈要多带孩子运动,有时还需要用较为严厉的语气训斥孩子,需要适时地给孩子讲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要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孩子听。
当然,妈妈不能总是唠叨,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妈妈是关心孩子的,这就需要对孩子的行为及时做出适当的反应。
3 制定一贯的规则,并立刻付诸行动。
孩子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会经常向父母提出各种要求。看到大型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不由地产生好奇心,说:“妈妈,那是什么东西呀?我不想坐购物车了,把我放下来好不好?”“妈妈,我想吃那个点心。”
一,在和孩子去购物前,要向孩子讲清楚今天为什么去购物。
二,要向孩子讲清楚到了超市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如果做得好会有什么奖励。
三,要向孩子讲清楚如果发生了父母不愿看到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妈妈给孩子制定了这样的规则,就要立即付诸行动。开始时孩子也许会觉得妈妈只是在“吓唬”自己,或者会感觉不到后果的严重性,可能仍会像往常一样闹着要买这买那,四处乱跑。这时候,妈妈就要将约定付诸实际行动。这样,孩子就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比如,当孩子不遵守约定时,妈妈可以先警告一两回,警告无效时就对孩子讲:“妈妈来超市前已经和你明确讲过,到这以后又讲了两次,看来你是真不想遵守约定呀。那妈妈只能按照约定现在就带你回家了。”
说完后,妈妈要果断地带着孩子回家。为了能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父母也要做出适当的牺牲,要用实际行动遵守约定,给孩子作出表率。
4 预测可能会出现的状况,做好应对策略。
作为妈妈,如果能够把握孩子的个性,就可以比较容易地预测孩子的行为。假如父母春节时带着孩子去亲戚家里做客,但是孩子在亲戚家没有玩伴,他就会感到很无聊,埋怨妈妈不陪自己一起玩儿。如果父母带孩子一起去游乐园,孩子可能会因为过度兴奋而在无意中放开妈妈的手,很有可能发生迷路或走失的情况。
如果发现孩子正迷恋小伙伴的玩具(如掌上机),而妈妈恰好要去玩具店给外甥买礼物的话,不要带孩子一起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后,父母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提早做好计划和准备。与其用强硬手段勉强孩子“做一个乖孩子”“要听话要忍耐”,还不如提早分析状况做好防范措施。
5细分任务,帮助孩子自主解决简单的小问题。
孩子性子比较急,遇到困难容易感到烦躁并放弃。其实,穿衣服、做作业也好,和小伙伴闹小别扭也罢,孩子通常会急于立刻解决问题,如不能马上解决就会发脾气埋怨父母,而不是沉着应对。当孩子遇到麻烦时,妈妈在了解孩子个性的基础上,把任务细分,让孩子养成按顺序一点一点解决问题的习惯。刚开始时,父母要给孩子分配一些具体任务,然后给他时间去完成这些任务。
管教“多动型孩子”的八大建议
6 坚持用写便条的方式及时跟孩子沟通。
大多数多动型孩子对他人说话内容的理解力较差。用术语来说,这种现象就是“听觉注意力障碍”。即,孩子能听懂比较容易的谈话内容,听不懂复杂的,或者无法理解接连讲述的几个事情的梗概和细节内容,对谈话内容有所遗漏或在无意中做了选择性地听取的情况。对这样的儿童,父母如果要让孩子完成一项任务,应该看着他的眼睛,一次只交代一件事。
另外,在克服“听觉注意力障碍”的方案中,有一条是给孩子提供能够辅助他听觉的可视资料和指示内容。换句话说,当孩子同时做两件以上的事情时,让他在便笺纸上写下一做什么,二做什么会比较有效;在孩子屋里放一个提示板也是很好的方法。
妈妈要提前在提示板上写下孩子每天要做的事情。比如:①写汉字;②练习英语发音;③英语阅读;④晚上准备第二天的用品等等。每当孩子完成一项就擦掉一项,伴随着这个过程,孩子的思路也得到整理。
7 与孩子共同完成一件事。
多动型孩子特别喜欢与人共同完成一件事,具体说来,孩子更愿意在父母的帮助下去完成一件事。所以,父母也可以借此让孩子成长。多带孩子去婴儿游泳馆去游游泳,亲子互动下,在水中互动。
8 先告诉孩子两件可以做的事,然后再告诉孩子一件不可以做的事。
如果多动型孩子经常听到父母“这样不行那样不行”的话语,或者孩子的愿望总是得不到满足,比如想到外面玩一小会儿、想画画等小愿望经常被父母无理地拒绝的话,孩子就不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会在内心里积累愤怒,很容易自暴自弃。所以,在跟孩子说“不”之前,先告诉孩子两件可以做的事,然后再跟孩子说一件不可以做的事。如果父母让孩子自己找到他想做的事情,不仅能够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家庭关系也会更加和谐。